梨花雪:百草堂的春日良方
暮春的青溪镇总裹着一层薄纱似的雨雾,镇东头那棵百年老梨树的花瓣被风卷着,簌簌落在百草堂的青石板台阶上,像是铺了层碎雪。王宁蹲在药晒场上,指尖捏着片刚采的梨花,正仔细挑拣着混在花瓣里的细枝。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月白长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的手背上沾着些浅黄的药渍——那是今早炮制川贝时蹭上的,指节处还留着几道浅浅的划伤,是前几日上山采麦冬时被荆棘划的。
“哥,这筐梨花晒得差不多了吧?”身后传来王雪清脆的声音。小姑娘才十六岁,梳着双丫髻,发梢别着朵新鲜的白梨花,身上的浅绿布裙口袋里鼓鼓囊囊的,装着她刚采的药材标本。她蹲到王宁身边,学着他的样子挑拣花瓣,指尖却忍不住捏起片梨花往鼻尖凑,“这梨花闻着真清爽,比济世堂那些陈草药好闻多了。”
王宁抬头看了眼西边,济世堂的方向隐约飘来阵若有若无的药味,那味道混着些霉气,远不如自家药晒场上梨花与麦冬的清香。他轻轻叹了口气,把挑好的梨花摊在竹匾里:“再晒半个时辰,得赶在雨来前收进药房。最近湿气重,药材得晾透,不然容易坏。”
正说着,里屋的门帘“哗啦”一声被掀开,张娜端着个陶碗走出来。她穿着件素雅的蓝布褂子,发髻上插着支银簪,是王宁成亲时给她打的。碗里盛着刚熬好的梨汤,冒着热气,甜香混着药香飘散开。“先歇会儿吧,喝碗汤暖暖身子。”她把碗递到王宁手里,眼神里藏着几分忧虑,“今早赵大叔来抓药,说济世堂的甘草比咱们便宜两文钱,犹豫了半天还是走了。”
王宁接过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到心口。他喝了口梨汤,清甜里带着点药材的微苦,正好压下春日的燥气。“孙玉国那是在赔本赚吆喝,”他声音很稳,“他进的药材都是陈货,有些甚至是受潮发霉的,药效差不说,还可能伤身子。咱们不能学他。”
话音刚落,院门外忽然传来阵脚步声,林婉儿掀着伞走了进来。她穿着身利落的墨绿短打,腰间别着把短剑,头发束成高马尾,脸上还沾着点泥点。“王宁兄,”她收起伞,水珠顺着伞骨滴在地上,“我刚从济世堂后巷过来,看到刘二正往药材堆上喷水,那些当归都快发黑了,他还往里面掺碎木屑。”
王宁握着碗的手紧了紧,指节微微发白。张娜也皱起眉:“这孙玉国也太黑心了,药材是治病救人的,怎么能这么糊弄?”
“他就是想把咱们挤走,好垄断青溪镇的药材生意。”王雪气得腮帮子鼓鼓的,攥着梨花的手都用上了劲,“前几天我去买针线,还听见济世堂的伙计跟村民说,咱们百草堂的梨花是拿来当摆设的,根本不能入药,说哥你是拿没用的东西骗钱!”
王宁沉默着站起身,走到药晒场边,望着满场晾晒的梨花。那些洁白的花瓣在雨雾里泛着微光,像是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带着他在梨树下采药,说梨花性凉,能润肺止咳,是春日里最好的药引。那时候的青溪镇,药香是干净的,医者的心也是干净的。
“别气,”王宁转过身,眼神里没了刚才的沉郁,多了几分坚定,“真的假的,迟早会分清。咱们好好晒药,好好治病,村民们总会明白的。”他抬手拍了拍王雪的肩膀,又看向林婉儿:“婉儿,麻烦你多留意着济世堂,有动静随时告诉我。”
林婉儿点头:“放心,我会盯着。要是他们敢卖假药害人,我绝不会饶了他们。”
张娜走到王宁身边,轻轻握住他的手:“不管怎么样,我都跟你一起。咱们百草堂的名声,不是他几句流言就能毁的。”
王宁看着身边的人,心里的暖意渐渐散开。雨还在下,梨花还在落,但他知道,只要他们守着医者的本心,守着这些干净的药材,百草堂的药香,总有一天会重新传遍青溪镇的每个角落。他低头看了眼碗里剩下的梨汤,又看了眼竹匾里的梨花,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好药材,从来都藏在寻常草木里,就像这梨花,看着普通,却是能救人的春日良方。
午后的雨丝渐渐密了,打在百草堂的木窗棂上,发出“沙沙”的轻响。王宁正坐在柜台后整理药方,指尖划过泛黄的《本草通玄》,目光停在“梨花润肺”那一页,手边的砚台里还沾着研碎的梨花粉末——方才他试着将干燥的梨花与川贝磨成细粉,想配成方便服用的散剂。
忽然,院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混着少年的喘息声,打破了药铺的宁静。“王大夫!王大夫您在吗?”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背着个老婆婆,跌跌撞撞地冲进院子,雨水顺着他的发髻往下淌,打湿了粗布短褂,也浸湿了老婆婆花白的头发。
王宁立刻起身迎上去,伸手扶住摇摇欲坠的两人:“快,先把老人家扶到里屋炕上。”张娜也快步从后堂出来,拿着干毛巾递给少年,又转身去烧热水。王雪则机灵地搬来小板凳,让少年坐下歇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短篇中草药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短篇中草药故事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