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月浑子:黄土坡上的温肾果
入秋的黄土坡,风裹着沙粒打在“百草堂”的木招牌上,发出沙沙的响。柜台后,老掌柜王宁正低着头碾药,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指节处还沾着些许深褐色的药渍——那是今早炮制黄柏时蹭上的。他身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领口缝着块补丁,却依旧整洁,胸前挂着个用红绳系着的铜制药铃,是年轻时随师父学医时传下的物件。
“王掌柜,王掌柜!”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粗重的喘息。王宁抬头,见村民李婶一手捂着后腰,一手拽着个约莫七八岁的娃,快步跨进药铺。李婶的裤脚沾着泥,额头上渗着冷汗,脸色蜡黄得像蒙了层尘土。“您快给看看,我这腰啊,夜里冷得像揣了块冰,翻个身都疼,白天还总拉肚子,娃也跟着我犯病,拉得腿都软了。”
王宁放下药碾,示意李婶坐下,指尖搭在她的腕脉上。指腹下的脉象沉细无力,他又掀开李婶的眼皮看了看,眼底泛着淡淡的青黑。“你这是脾虚兼肾虚,秋寒侵体,得用阿月浑子果实配伍干姜、白术,温肾暖脾才能根治。”他转头喊了声“张阳”,里间立刻走出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张阳穿着件素雅的月白长衫,衣襟上别着个绣着艾草纹样的香囊,散着淡淡的药香。他是王宁的徒弟,打小在药铺长大,爹娘早年因误服假药丢了命,王宁便收留了他,教他识药制药。“师父,您吩咐。”张阳走到药柜前,手指熟练地在抽屉上敲了敲——每个抽屉的木纹他都摸得熟稔,闭着眼都能找到对应的药材。
“取阿月浑子果实,三钱。”王宁话音刚落,张阳的手顿住了。他拉开标着“阿月浑子”的抽屉,伸手往里探了探,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师父,没了,只剩些入药的树皮了。”他把抽屉全拉开,里面只有一小包褐色的树皮,摊在油纸里,零星几片还带着树皮特有的纹理。
王宁的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走到药柜前,拿起那包树皮仔细看了看。“这树皮只能暂治肾寒引发的湿痒,治不了腹泻和腰冷。”他叹了口气,“前阵子坡上村民陆续来治类似的病,库存早就见底了,我原想着等钱多多的货运队来补,可这都过了约定的日子,还没消息。”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嘈杂的吆喝声:“治腰冷腹泻喽!一剂见效,比百草堂便宜一半!”王宁和张阳对视一眼,都听出是街尾“济世堂”的孙玉国。李婶的眼睛亮了亮,拽着娃就想往外走:“王掌柜,要不我去那边看看?娃实在扛不住了。”
王宁想拦,可话还没说出口,李婶已经快步走了出去。张阳气得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孙玉国那家伙,肯定又用劣质药材糊弄人!上次张大爷的咳嗽,被他用霉变的杏仁治得差点喘不过气。”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用工整的字迹写着“阿月浑子”的特性:“干旱亚热带树种,喜阳,怕积水,海拔600-1200米阳坡适生,果实温肾止泻,树皮祛湿止痒……”这是他跟着王宁学医时,一笔一划记下的药材笔记。
王宁拍了拍张阳的肩膀,目光落在药铺门口挂着的《本草拾遗》抄本上——那是他师父传下来的,其中一页专门记载着阿月浑子,还标注着“胡榛子,温,治腰冷”。“别气,先想想办法。”他刚说完,里间又传来脚步声,王宁的妻子张娜端着个砂锅走了出来。张娜穿着件青布围裙,围裙上沾着些褐色的药汁,她是个细心人,平时除了帮着熬药,还总熬些姜枣茶免费分给来看病的村民。
“外面吵什么呢?”张娜把砂锅放在灶上,掀开盖子,一股温热的姜香飘了出来。“还能是什么,孙玉国又来抢生意了。”张阳没好气地说,“现在连阿月浑子都没了,李婶还去了他那儿,要是吃出问题可怎么办?”
王宁走到门口,望着街上围在孙玉国身边的村民,眉头皱得更紧了。孙玉国穿着件绸缎面的短褂,油光满面的脸上堆着假笑,手里举着个纸包,正对着村民吹嘘:“我这药是从南方运来的‘神果’,专治腰冷,你们看,李婶刚买了一剂,保准明天就好!”他身边的刘二,穿着件灰扑扑的短衫,手里拿着杆秤,秤砣晃来晃去,眼神贼溜溜地盯着村民的钱袋。
“不行,得去看看。”王宁转身拿起挂在墙上的药箱,药箱是用老松木做的,边角已经磨得发亮,上面刻着“百草堂”三个字。“张阳,你守着药铺,我去李婶家看看,要是孙玉国的药有问题,也好及时补救。”他刚要出门,就见自己的妹妹王雪背着个鼓鼓囊囊的粗布包,快步跑了进来。
王雪今年十八,梳着两条麻花辫,辫梢系着红头绳,粗布包里装着采药的小锄、竹篓和帕子——她从小跟着护道者林婉儿在后山采药,林婉儿是个懂草药的姑娘,早年随家人避乱到黄土坡,见王宁心善,便常来药铺帮忙识药。“哥,不好了!”王雪喘着气,把布包往柜台上一放,“婉儿姐说,后山那几棵阿月浑子树苗,好像被人动过了,树皮少了好几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短篇中草药故事集请大家收藏:(m.20xs.org)短篇中草药故事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