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吃的是排骨炖土豆,土豆吸足了肉汁,面乎乎的。三大爷啃着排骨,忽然说:“我算过,这画要是装裱起来,得花十五块钱,框子用松木的,跟画板配套,好看又结实。”许大茂举着相机拍排骨:“家人们看这排骨,炖得脱骨,土豆比肉还香!张奶奶说这叫‘荤素搭配,干活不累’,有道理!”
夜里,院里的灯亮得通透。槐花趴在石桌上,继续给画像上色。傻柱和远娃在修三轮车,链条“哗啦哗啦”响;三大爷在屋里翻账本,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张爷爷的评戏还在放,咿咿呀呀的;小宝和弟弟趴在画板旁边,用手指着画里的自己,小声嘀咕着什么。
许大茂的相机架在院角,对着画像拍。屏幕上的画像在灯光下慢慢变得鲜活,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像真的一样。“家人们,”他轻声说,“这画里的不是别人,是咱院的日子,是柴米油盐,是吵吵闹闹,是拆不散的一家人。”
槐花给画里的每个人都点上了眼睛,墨黑的眼珠,像藏着星星。她看着画像,忽然觉得,这画永远画不完,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每天都有新的温暖,等着她添上一笔。
第二天一早,槐花被一阵敲门声吵醒。打开门一看,是王编辑,手里拿着个大信封。“槐花,你的画在县里获奖了,”王编辑笑着说,“二等奖,这是证书和奖金。”槐花接过信封,手指有点抖,打开一看,里面是张红色的证书,还有五百块钱。
“太好了!”傻柱不知啥时候站在身后,一把抢过证书,“我就知道你行!”三大爷凑过来看奖金:“五百块!我算过,能买二十盒颜料,够你用半年了。”张奶奶赶紧拉着王编辑进屋:“快进来坐,我给你煮鸡蛋。”
王编辑看着院里的画像,忍不住赞叹:“这画画得真好,有生活气。我给出版社的朋友看了你的画,他们说想给你出本画集,就叫《小院的日子》,你看咋样?”槐花脸一红,挠着头说:“我画得不好……”傻柱在旁边喊:“好!咋不好!出!必须出!”
许大茂举着相机拍证书:“家人们!重大喜讯!我们的小画家出书啦!这就是咱院的骄傲!”他把镜头对准画像,“这本画集里,肯定有这张全院人的画,到时候全国人民都能看见咱院的日子!”
三大爷开始算出书的成本:“出书得排版、印刷、装订……我算过,一本画集成本十五块,印一千本就是一万五,卖二十块一本,能赚五千,划算!”张奶奶瞪他一眼:“别总钱钱钱的,孩子能出书是好事,得支持。”
槐花把奖金递给张奶奶:“张奶奶,这钱您拿着,给院里买点东西。”张奶奶把钱推回去:“你自己留着,买颜料,买画板,好好画画。”傻柱接话:“对,留着给自己买好东西,这是你应得的。”
中午,张奶奶杀了只鸡,说是给槐花庆祝。鸡肉炖得香烂,王编辑吃得直点头:“比城里饭店的好吃,有股家的味道。”槐花往王编辑碗里夹了块鸡腿:“王编辑,谢谢您。”王编辑笑着说:“该谢的是你自己,你的画里有光,能照亮人心。”
下午,王编辑走的时候,带走了槐花的几幅画,说是要拿去排版。槐花站在院门口送他,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胡同口,心里忽然充满了力量。她知道,不管将来怎么样,这院里的日子,永远是她最好的颜料,最暖的底色。
傻柱在给画像装框,松木的框子,打磨得光溜溜的。三大爷蹲在旁边指挥:“左边再挪一毫米,对,这样对称。”张奶奶在画像旁边挂了串玉米和辣椒,红的红,黄的黄,像给画镶了道花边。
槐花站在画像前,看着画里的人们,忽然想,等画集出版了,她要在扉页上写一句话:“这院里的每个人,都是我的太阳。”
夜里,院里的灯亮着,画像在灯光下泛着暖光。傻柱在劈柴,斧头落下的声音“咚咚”响;三大爷在数星星,嘴里念叨着“今天五十八颗,比昨天多一颗”;许大茂的相机对着画像拍,屏幕上的人影,像活了一样。
槐花趴在石桌上,在画集的草稿上写下第一个标题:《老槐树》。她知道,这只是开始,后面还有《向日葵地》《晒谷场的电影》《弹弓和风筝》……有太多太多的故事,等着她画下来,等着被更多人看见,等着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成最暖的回忆。
第二天一早,天刚亮,槐花就背着画夹去了河滩。晨雾还没散,芦苇荡里飘着白汽,像仙境。她想画张河滩的晨景,作为画集的开篇。笔尖在纸上划过,芦苇的绒毛,水面的波纹,远处的风筝架,都细细描下来。
傻柱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路过河滩时,看见槐花在画画,悄悄放下两个刚煮好的鸡蛋,没打扰她就走了。阳光慢慢升起,晨雾散去,河滩上的水汽闪着光,像撒了把碎钻。槐花拿起鸡蛋,剥壳时发现是温的,心里暖烘烘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开局一把枪,禽兽全发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