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傍晚,公司里弥漫着周末将至的松弛感。
陆寒州婉拒了又一个商务晚宴的邀请,独自留在办公室。夕阳的余晖将房间染成暖金色,但他并未留意窗外的景色,而是专注地看着眼前摊开的皮质笔记本——并非公司文件,而是他的私人记录。
屏幕上显示着加密文档的摘要,而手写的笔记本上,则用他特有的、清晰而冷峻的笔迹,罗列着更为凝练的要点。
他在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归纳,这是他的工作习惯,如今也被应用到了对这个特殊“项目”的研究上。
笔记本的左侧,他列出了已确认的能力规律:
1. 目标特异性: 能力仅对林晓晓一人有效。
2. 距离衰减: 有效范围存在极限。同楼层清晰;间隔1-2层模糊,可捕捉关键词与情绪;间隔2层以上基本失效。
3. 环境干扰: 安静环境下最佳;存在背景噪音时,心声清晰度下降,内容更零散。
4. 专注度影响: 目标处于高度专注状时,心声内容“变形”,转化为特定领域思维碎片,日常表层思维获取受限。
5. 信息真实性: 心声内容反映目标真实想法与情绪,真实性远高于口头表达。
6. 稳定性: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能力稳定存在,非间歇性或随机。
这些规律被他用简洁的箭头和符号连接,勾勒出能力大致的轮廓和边界。一个超自然的现象,正在被他用理性的框架逐渐定义和约束。
然而,他的笔尖在移动到笔记本右侧时,停顿了一下。
右侧的标题是“(林晓晓)相关备注”。下面记录的内容,却与他左侧总结的冰冷规律有些格格不入。
除了几条关于她工作表现、思维模式的客观分析外,还夹杂着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碎片:
· 偏好甜食,尤其喜欢“甜星梦境”家的芋泥巴斯克和梦幻啵啵茶。
· 对色彩敏感,审美在线,厌恶高饱和度撞色。
· 具备创作才华(绘画),沉浸创作时思维模式转变。
· 恐惧加班,珍视个人时间,周末有固定娱乐安排。
· 对直属上级张经理的某些工作方式存在不满但隐忍。
这些记录,细致得超出了一个管理者对普通下属的正常关注范围,更不像是一个科学家对实验样本应有的态度。
陆寒州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芋泥巴斯克”那几个字。他回想起那天下午,听到她内心对甜品强烈的渴望后,鬼使神差下达的订购指令。
他将林晓晓作为特殊案例进行研究,行为模式建立在理性和逻辑之上。
记录她的工作相关特质,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信息源。但记录这些个人喜好呢?
这超出了实验的必要范畴。
他凝视着那些记录,深邃的眼眸里闪过一丝极快的困惑,随即被惯常的冷静覆盖。
也许,这只是为了更全面地理解信息源的行为模式,以便更准确地解读其心声?——一个理性的声音在他脑海中辩解。
但他无法忽略心底那一丝微弱的异样感。
合上笔记本,将其锁入抽屉。加密文档也随之关闭。
喜欢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