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各大社交平台、问答网站、怀旧论坛上,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关键词组合进行搜索。她给一些标注了“传统文化”、“老物件收藏”、“国货护肤”标签的博主发去私信,礼貌地询问是否了解“玉颜堂”。她甚至根据之前查到的一些模糊地址信息,试图联系“玉颜堂”原厂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老人协会……
这个过程同样漫长而希望渺茫。大部分私信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回复,也表示爱莫能助。但她没有气馁,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工蜂,执着地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唯一的花源。
第二天又在奔波和等待中过去。距离三天的期限,只剩下最后二十四小时。
第三天,清晨。小溪顶着更加浓重的黑眼圈,早早地又来到了图书馆。通宵的搜寻并非全无收获,她在某个极其冷门的、关于“中国传统日用化学品历史”的博客角落里,找到了一张模糊的、“玉颜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工厂实验室的照片,以及博主一句简短的备注:“据闻,‘玉颜堂’独创‘七日凝香’法,工序繁复,以时间换取成分的温和与渗透力,与当时流行的快速产出迥异。”
“七日凝香”!
这四个字像一道强光,瞬间击中了小溪!
她立刻以这四个字为核心,展开了新一轮的、更精准的搜索。终于,在一个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技艺”的垂直论坛里,她找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帖子!发帖人是一位自称祖辈曾在“玉颜堂”工作过的年轻人,他在帖子中详细回忆了从他祖父那里听来的、关于“玉颜堂”最具代表性的“珍珠白玉膏”的制作流程!
帖子提到,这套古法非常讲究“时”与“序”。选取特定产地的珍珠粉,需要在晨露未干时进行研磨;融合多种草本精华的底油,需要遵循古法在陶罐中密封沉淀足足七日,让药性充分融合缓和,谓之“七日凝香”;最后成型,还需借助玉石板进行低温揉搓,使其质地更加细腻温润……帖子还提到,正是因为这套工艺太过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在后来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才逐渐难以为继。
就是它!这就是她要找的“故事核”!这套独特的、充满匠心和文化底蕴的“七日凝香”古法,就是“玉颜堂”区别于所有现代护肤品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工艺名词,它背后代表着对时间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品质的坚持——这种“慢工出细活”、“以柔克刚”的东方哲学,恰恰是当下焦虑、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年轻人内心所向往和缺失的!
找到了这个支点,之前所有的碎片仿佛都找到了归属。品牌故事有了血肉,产品差异化有了根基,营销诉求有了灵魂!她可以围绕“七日凝香,唤醒肌肤本真之美”这个概念,构建一整套从品牌定位、产品包装(融入玉石、陶瓷等东方元素)、内容营销(讲述工艺故事、打造匠人形象)、到渠道策略(避开传统商超,主打线上内容平台和生活美学集合店)的完整方案!
思路如同泉涌,再也无法抑制。她十指如飞地在键盘上敲击,将这几天的思考、搜寻到的碎片信息,围绕着“七日凝香”这个核心,快速地整合、梳理、构架。Word文档上的文字越来越多,大纲越来越清晰。
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她的整个世界,只剩下屏幕上的光和那个逐渐成型的、让她心跳加速的方案雏形。
第三天凌晨,窗外夜色最浓重的时刻。
图书馆里早已空无一人,只有她这一隅还亮着灯。林小溪终于停止了敲击,身体向后,靠在冰冷的椅背上。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虽然还粗糙,但核心逻辑清晰、亮点突出、充满了生命力的初步方案框架,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口憋在胸口整整三天的浊气,仿佛终于找到了出口。
她抬起手,用指尖揉了揉因长时间聚焦而干涩通红的眼睛,指尖甚至能感觉到眼球的灼热和胀痛。
但她的嘴角,却控制不住地,一点点向上弯起,最终形成了一个带着极致疲惫,却无比明亮、无比畅快的笑容。
她成功了。至少,她为自己,也为“玉颜堂”,搏出了一线生机。
喜欢再见仍是心上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再见仍是心上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