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的紧张气息尚未完全散去,校园里已经开始流传一个新的名词——“默林社”。没有人确切知道这个社团是做什么的,但所有人都知道,能加入其中的都是最顶尖的学生。
苏婉第一次受邀参加聚会时,还以为是个学术沙龙。地点在市中心一栋不起眼的别墅里,内部装修却是极简的科技风格,墙上挂着各种抽象的数据可视化作品。
“欢迎,苏婉。”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生迎上来,“我是陈哲,社团的发起人之一。”
客厅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每个人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无可挑剔的外表,冷静锐利的眼神,以及那种若有若无的疏离感。苏婉立即意识到——这些人都是同类。
“我们注意到你对林默的研究很感兴趣。”一个短发女生微笑着说,“我是周雨,认知神经科学专业的。”
苏婉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在监视我?”
“只是观察。”陈哲递给她一杯饮料,“我们都在观察。林默是个...特别的研究对象。”
随着谈话深入,苏婉了解到这个群体的真相:一群高功能NPD患者组成的非正式社团,专门研究那些“难以征服”的目标。而林默,无疑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案例。
“他就像个完美的谜题。”周雨展示了一个数据分析系统,里面详细记录着林默的行为模式、社交网络甚至微表情特征,“但我们发现,所有常规方法对他都无效。”
另一个成员李锐接话:“我尝试过学术竞争,发表了三篇针对他研究的批评论文。他不仅一一回应,还在回应中提出了更超前的理论。”
“我试过情感攻势,”一个打扮精致的女生说,“制造了各种‘偶然’和‘缘分’,他完全免疫。”
苏婉突然明白了:“所以你们找我来,是因为我坚持得最久?”
陈哲笑了:“更准确地说,你是最执着的一个。就像...”
“就像飞蛾扑火。”周雨接话,几个人都会意地笑了。
苏婉感到一阵不适,但更多的是兴奋。终于,她找到了能理解这种执着的人。
“那么,有什么进展吗?”她问。
陈哲调出一个三维模型:“我们建立了一个预测系统,模拟了127种接近策略的成功概率。最高的是‘镜像法’——即模仿他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沈清歌。”苏婉脱口而出。
几个人交换了眼神。“聪明的猜测。”周雨点头,“沈清歌是我们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她不仅接近了林默,还获得了他的尊重。”
苏婉的心沉了下去:“所以她也是你们的一员?”
“曾经是。”陈哲的语气变得微妙,“但现在她似乎...超越了游戏本身。”
这句话在社团中引起了小小的波动。苏婉敏锐地察觉到,沈清歌在这个群体中是个特殊存在——既是楷模,又是叛徒。
那晚的聚会结束后,苏婉正式成为了“默林社”的一员。她获得了一个加密账号,可以访问社团收集的所有关于林默的数据:他的日程习惯、学术偏好、甚至是他最细微的情绪反应模式。
接下来的日子,苏婉沉浸在数据中。她发现社团的观察确实精准得可怕:
林默每周三下午会独自在顶楼实验室待三小时;
他喝咖啡时加糖的量与压力水平呈负相关;
甚至他翻书页时的小动作,都暗示着不同的情绪状态。
但所有这些数据,都无法解释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林默能免疫所有的情感操控?
社团每周举行一次研讨会,就像科学家讨论难题一样分析林默。各种理论被提出又推翻:
“他可能是ASD谱系,缺乏情感认知能力”
“也许是童年创伤导致的情感隔离”
“或者他本身就是更高阶的操纵者”
苏婉越来越多地保持沉默。她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种冰冷的分析方式。对她而言,对林默的执着不只是学术兴趣,而是一种近乎艺术的追求。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雨夜。社团决定进行一次“联合实验”:同时从多个角度对林默施加压力,测试他的承受极限。
计划很周密:学术上质疑他的最新论文,社交上孤立他,甚至安排人干扰他的家庭网络。所有行动都设计得像自然发生,不留痕迹。
苏婉被分配的任务是制造一场“意外”——让林默最重要的实验数据似乎因操作失误而丢失。
但在最后时刻,她犹豫了。站在实验室门外,她看着林默专注的侧影,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抗拒。
“做不到?”周雨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还是不想做?”
苏婉转身,看到几个社团成员站在走廊阴影中。显然,这是一场测试。
“我只是在想,这样做的科学价值是什么?”她试图保持冷静。
陈哲从黑暗中走出:“价值在于验证假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崩溃点。我们只是要找到他的。”
李锐补充道:“别忘了,你也是实验的一部分。我们正在观察你会如何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长夜校准者请大家收藏:(m.20xs.org)长夜校准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