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不要放跑一个!”李文斌命令部队乘胜追击。
战斗仅持续一个小时就告结束。共俘虏赵北部一百余人,缴获步枪七十余支和一大批军用物资。赵北部第三支队长仅带着十余人狼狈逃往青云镇。清点战果时,战士们还发现了赵北部与日军往来的部分书信,证实了其叛国投敌的行径。
战斗结束后,第二大队开进王庄街道。村民们起初惶恐不安,紧闭门户,但从门缝中窥见部队纪律严明,不扰民、不抢掠,才渐渐放下心来。
“老总,喝口茶解解渴吧。”一位老者端着沏好的茶水,试探着走向正在巡逻的士兵。
“老乡,我们有纪律,不能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士兵微笑着拒绝,“谢谢您的好意,这茶您留着自己喝吧。”
这样的场景在村中多处上演。与赵北部的横征暴敛形成鲜明对比,第十九支队的良好纪律很快赢得了民心。不少村民主动提供赵北部残余分子的踪迹,帮助部队肃清残敌。
第二大队在王庄驻扎数日,处理俘虏和战利品。经教育,大部分俘虏愿意加入第十九支队,只有少数顽固分子被押解回临安关押审问。
王庄之战的消息传到青云镇,赵北又惊又怒。他一面加强防务,一面向日军求援,还同时派人前往忠义救国军总部告状,诬陷陈宇部攻击友军。然而日军正忙于应对其他战线的战事,无暇他顾;忠义救国军也懒得管这种事,随着忠义救国军规模扩大,收编的部队来源也越来越复杂,这种大鱼吃小鱼的事时有发生,总部通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几日后,陈宇决定乘胜追击,命令李文斌率第二大队西进,消灭青云镇的赵北残余部队。
临行前,陈宇特意嘱咐:“青云镇是交通要道,打下后需长期驻守。此战不仅要胜,还要尽量减少破坏,以便日后经营。记住,我们打仗是为了保护百姓,不是祸害百姓。”
李文斌郑重领命:“支队长放心,文斌必定谨记在心。”
当晚,第二大队从王庄出发,越过公路,向青云镇挺进。有了上次战斗的经验,新兵们信心大增,行军速度明显加快。老兵们则不时指点新兵注意事项,部队士气高昂。
黎明前,部队抵达青云镇外围。李文斌观察地形后,发现镇子依山而建,只有东西两个出入口,易守难攻。他果断决定分兵两路:一中队从正面佯攻,吸引敌军火力;二、三中队迂回包抄,从侧后发起主攻。
“打!”拂晓时分,战斗打响。
与王庄之战不同,赵北在青云镇经营已久,工事坚固,抵抗也十分顽强。战斗异常激烈,枪声、爆炸声此起彼伏。镇子入口处的碉堡里,敌军机枪喷吐着火舌,封锁了前进道路。
“大队长,正面进攻受阻!”通讯员满身尘土跑来报告,“敌军机枪火力太猛,一中队无法突破,已有伤亡!”
李文斌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况,果决下令:“命令迫击炮集中火力,打掉敌军机枪点。二中队从左侧强攻,分散敌军注意力。三中队随时准备增援!”
迫击炮弹呼啸着划破天空,精准命中敌军碉堡,机枪声戛然而止。趁此机会,一、二中队同时发起冲锋,一举突破敌军防线。
激战三小时后,赵北部防线终于崩溃。部队乘胜攻入镇内,与敌军展开巷战。中午时分,战斗结束。此役共俘虏三百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赵北仅带着数十名亲信落荒而逃,其苦心经营的“天目山抗日义勇军”就此覆灭。
战斗结束后,李文斌立即组织部队安抚百姓、维持秩序。令他意外的是,镇民们对赵北部的覆灭大多拍手称快。
“这帮土匪总算被收拾了!”一位店铺老板激动地说,“他们打着抗日旗号,却月月加税,天天要捐,比日本人还狠!我这个小铺子,每个月要交十十块大洋的‘抗日捐’,交不出就砸店打人!”
另一位老者老泪纵横:“我儿子就因为交不出‘抗日捐’,被他们活活打死。感谢贵军为我们除害啊!这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
这些血泪控诉让李文斌心情沉重。乱世之中,百姓不仅要忍受外敌侵略,还要承受这些“自家武装”的欺压。他更加理解了陈宇为什么要坚决消灭赵北部,这不仅是为了战略需要,更是为民除害。
与此同时,陈宇在临安接到捷报,立即派郑云鹏带队前往青云镇,协助整防和善后。
“支队长有令,青云镇交由第二大队驻守,务必尽快恢复秩序,打通交通线。”郑云鹏传达命令后,补充道,“支队长还特别强调,要严守纪律,公平买卖,尽快赢得民心。所需粮饷物资,支队部会尽快调配。”
在整防过程中,部队在赵北指挥部发现了大量与日军往来的书信和文件,进一步证实了其叛国投敌的行径。陈宇命人将这些证据妥善保管,以备日后之用。
四月下旬,青云镇秩序基本恢复,杭徽古道恢复通行。临安与后方的联系更加紧密,物资运输也顺畅了许多。第十九支队在青云镇设立了征兵处和税卡,但税率远低于赵北时期,且明码标价,杜绝了乱收费现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