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着从龙华禅寺救出的十余名新兵和多名无法快速行动的伤员,第四大队的归途变得异常迟缓而艰难。来时仅用了三天的隐秘小径,归时却在敌占区的阴影下足足跋涉了五天。每一次山路的颠簸都引发担架上伤员压抑的呻吟,新加入的弟兄虽满怀热情且体力充沛,却严重缺乏山地行军经验,时常需要老兵们耐心搀扶、不断提醒,队伍的行进速度大打折扣。陈宇的心始终高悬着,他既要时刻警惕后方可能出现的日军追兵,又要分神关切伤员们不断恶化的伤势,五天的路程仿佛五年般漫长。当远方山坳间,井村营地那熟悉而简陋的轮廓终于映入眼帘时,整个队伍都不约而同地长吁了一口气,仿佛历经风涛的航船终于望见了彼岸的灯塔。
一回到营地,所有事务立刻围绕伤员高效运转起来。大队部那位经验有限却尽心竭力的医官和几名仅受过简单培训的卫生员瞬间进入了连轴转的状态,清洗狰狞的伤口、更换稀缺的干净敷料、分配那点可怜巴巴的药品,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生死。那十几名自愿加入、眼神中混杂着仇恨与希望的青壮劳工,被陈宇当即下令打散编制,根据各自的体魄和初步展现的性情,分别补充至在龙华禅寺战斗中减员的第一和第三中队。他们被交付给连队里的老兵骨干,由这些老兵一对一地带领,开始最快速度地熟悉部队的规矩、节奏和最基本的战场生存技巧。
初步安顿停当,陈宇便将副大队长郑云鹏召至指挥部。他面色凝重,将一份写就的名单推到对方面前,纸张似乎承载着千钧重量:“郑副大队长,这是此次龙华禅寺之战中,为国捐躯的弟兄们的名单。请你立即通过电台,以最加密的频道,呈报上级。务必附上我的迫切请求:恳请上峰体恤殉国英烈,以最快之速度、最稳妥之方式,将阵亡噩耗通知其家乡亲属,阵亡抚恤金亦请万勿拖延,务必尽快足额发放到位。此事关乎军心士气,更关乎我们对亡魂的告慰与生者的抚恤。”郑云鹏双手接过名单,指尖能感受到那份沉重,他推了推眼镜,郑重回应:“明白,大队长。我即刻拟写电文,必以最恳切之言辞陈明利害,全力促成此事,请您放心。”
就在陈宇忙于处理诸多战后事宜,焦头烂额之际,二中队长李文斌找到了他。这位老部下脸上写满了按捺不住的请战渴望,语气急切却坚定:“大队长,你们在外头打得热闹,我们二中队可没在章村睡大觉!我带着侦察小组,把这几天北面通往余杭的那条公路摸了好几遍。发现几乎每天都有鬼子的运输车队打那儿过,规模不大,多的三四十辆卡车浩浩荡荡,少的就寥寥几辆,押车的鬼子兵看着也不多,松松垮垮的。大队长,一中队、三中队都开了张,见了血,立了功,缴获颇丰。我们二中队全体弟兄眼睛都望穿了,手心发痒!能不能请您批准,让我们也去打一仗,开个张,缴获点物资装备,也好给咱们大队补充补充血液?”
陈宇凝视着自己这位心腹爱将眼中燃烧的熊熊战意,没有立刻答复。他沉吟了片刻,决定给予重视的同时也要亲自核实风险:“光听你嘴上说不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样,你去准备一下,明天一早,你跟我,带上特务排的侦察班,我们亲自去章村那边实地侦查一番,把情况彻底摸透。”
次日拂晓,陈宇亲自带队,与李文斌及特务排尖兵一行,冒着浙西地区常见的绵绵细雨,秘密渗透至目标公路附近的山林之中。他们借助茂密的植被和逐渐升腾的山雾,进行了长达一整天的耐心潜伏与细致观察。情况确如李文斌所言,日军的运输车队往来颇为频繁,其戒备程度虽因车队规模大小略有差异,但整体而言,在这条他们自认为已牢牢掌控的后方生命线上,其警惕性普遍不高,存在着可乘之机。
返回井村营地后,陈宇片刻未停,立即召开了作战会议。他在会上首先肯定了李文斌的侦察结果和主动求战的积极性:“文斌中队长的情报细致准确,所指出的战机确实存在,价值很高。我决定,正式批准这次伏击作战计划。”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略显惊讶的李文斌,“并且,我宣布,此次战斗,将由李中队长全权负责前线指挥,从战术策划到具体实施,我概不干涉,一切由你临机决断,权宜行事!”
这个决定让李文斌瞬间感到一股巨大的压力与前所未有的兴奋感交织在一起。陈宇为了确保这支偏师的首战能必胜,同时也是为了彻底锻炼李文斌的独立指挥能力,进一步决定:“为加强攻击力量,确保首战告捷,我将赵铁柱的第一中队和大队直属迫击炮排,临时配属给你指挥。我亲自带领大队部及周云翔的第三中队留守井村大本营,为你们稳固后方,并随时准备前出接应。”
得到充分的授权和加强的兵力,李文斌的斗志被彻底点燃。他带着这支混编部队,再次对预设的伏击区域进行了多次极其周密的反复侦查,结合天气变化,最终摸清了日军车队往来的大致时间规律:通常在天亮后不久以及午后时分,各有一次较为集中的运输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