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常委会后,江辰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清河市的全面调研摸底上。他认为,作为新任市委书记,最大的风险在于情况不明、底气不足。只有在深入调研、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科学决策、有效领导。他制定了一个系统的调研计划,旨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广泛、深入地了解清河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情况,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亮点、难点、痛点和风险点。
调研首先从县区开始。江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既包括经济实力强的中心城区,也包括传统工业基地和农业大县,还有生态功能区和欠发达地区。调研方式上,他注重“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力求看到原生态的状况,听到真实的声音。
在北山区(传统工业区)调研时,江辰走访了几家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制造业企业。在企业车间,他与一线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交流,了解生产订单、技术工艺、成本利润、员工待遇等情况。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市场需求疲软、成本压力大、环保要求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一些老国企还背负着较重的历史包袱和社会职能。江辰也观察到,部分企业设备工艺陈旧,产品附加值不高,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在与区委区政府班子座谈时,他感受到干部们对传统产业依赖较强,对如何培育新动能思路不清,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观望情绪。
在清河县(农业主产区)调研时,江辰深入田间地头、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他与农民交谈,了解种粮收益、农资价格、土地流转、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农民反映最多的是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抗风险能力弱。一些合作社负责人谈到,他们在尝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电商销售,但面临技术、资金、人才、品牌等瓶颈。县里干部则更多谈到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重、财政压力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突出。江辰看到,尽管农业连续丰收,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途径依然狭窄,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在经开区和高新区调研时,江辰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创新、招商引资情况。他参观了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和孵化器。一些科技型企业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但普遍规模较小,反映高端人才难留、融资渠道窄、市场开拓难。开发区干部介绍了招商引资的成果,但也坦言面临周边地区的激烈竞争,项目落地过程中在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方面约束加剧。江辰注意到,开发区间存在同质化竞争苗头,产业集群效应不够明显,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提高。
除了经济领域,江辰也非常关注社会民生和城市建设。他暗访了老城区的棚户区、城乡结合部,察看居住条件和环境状况;随机进入学校、医院、社区服务中心,了解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调研交通拥堵点、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查找城市管理的短板。他与社区居民、出租车司机、小商贩、教师医生等普通群众交流,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抱怨。这些一线见闻,让他对清河市的民生冷暖、城市治理的精细度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调研过程中,江辰特别留意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他发现,大部分干部是勤勉尽责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有的干部习惯于按部就班,缺乏改革创新锐气;有的部门之间存在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的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个别领域依然存在,例如一些汇报材料冗长空泛,一些检查考核重形式轻实效;基层干部普遍反映会议多、文件多、检查多,负担较重。
通过密集的调研,江辰对清河市的市情有了超越文件和汇报的、立体而丰富的认知。他看到了清河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雄厚家底和面临的转型阵痛,看到了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看到了民生改善的迫切需求,也看到了干部队伍中蕴含的潜力与存在的问题。他将调研中获得的大量一手信息、典型案例、群众意见进行系统梳理,初步形成了对清河市发展阶段、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的判断。
调研摸底的过程,也是江辰与清河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建立联系、增进了解的过程。他务实低调、深入细致的作风,给接触过的干部群众留下了初步良好的印象。同时,他也通过调研,悄悄物色和考察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为后续可能的工作调整积累人选信息。
初步的调研摸底,为江辰接下来精准施策、有效领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意识到,推动清河市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既要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困难,更要勇于突破制约长远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障碍。调研结束,意味着真正挑战的开始。如何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有效的政策措施,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开创工作新局面,是摆在市委书记江辰面前的中心任务。
喜欢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仕途之巅:从中央选调生起航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