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寒
那股终结性的引力并未粗暴地将我拽离。它更像是一种温和而不可逆的沉降,意识不再“漂浮”,而是缓缓下沉,穿过那些已然暗淡、仅余轮廓的梦境碎片,落向一个逐渐清晰、稳定的“基底”。
周遭混沌的、流光溢彩的背景开始固化成具体的形态。温暖的光晕沉淀为柔和而均匀的照明光,流动的色彩凝聚成光滑如镜的深色地板和高耸的、悬挂着巨幅幕布的墙壁。那些曾包裹着我的、属于不同时空的气味与声音,如同退潮般迅速消散,被一种恒温恒湿环境特有的、洁净无味的空气以及一种背景性的、几不可闻的嗡鸣所取代。
我“站”在了实地上。或者说,我的意识感知到自己存在于一个具体、稳定、界限分明的空间里。
眼前是一座博物馆。
一座极其宏伟、现代化,甚至带有未来感的博物馆。挑高的穹顶仿佛没有尽头,没入一片模拟出的、深邃的星空。我所处的似乎是一个巨大的环形展厅,展厅中央是空旷的,环绕着中央区域的,是一面面巨大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弧形墙壁,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某种先进的显示界面。
而我,正“站”在这些弧形巨幕之前。
我低头,看到了“自己”。不再是采菱女的蓝布衫,不再是抄经士的粗毛袍,也不是部落舞者的羽毛彩绘。我穿着一身简洁利落的现代便装——柔软的棉质T恤,舒适的休闲长裤,熟悉的运动鞋。这是“寒”的衣服,是那个程序员寒,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的日常装扮。
一种强烈的“归来”与“确认”感涌上心头。我是寒。我回来了。从那段漫长而离奇的、穿梭于不同身份与时空的梦境中,回归了自我……或者说,回归了“自我”的某个核心层面。
但这里并非我熟悉的任何现实中的博物馆。这里太安静,太空旷,除了我,空无一人。而且,那些环绕着我的弧形巨幕上,正在呈现的内容,让我瞬间屏住了呼吸。
正对着我的那一面最大的巨幕上,流动的、如同液态光影般的数据,正勾勒出一幅动态的、无比熟悉的场景——长安西市!胡商安巴尔的香料摊,那年轻的胡人助手正对着算盘愁眉苦脸,而一个模糊的、穿着青色袍子的“我”的身影,正蹲在地上,用木炭写着什么。画面旁,还有细小的、流转的文字标注,如同博物馆的解说词:
【事件节点:T-0-734-01】
【介入:逻辑秩序优化(基础算术应用)】
【能量收获:秩序+3】
【关联记忆碎片:异域香料气味,波斯银币触感,电子音提示…】
我猛地转向左侧的另一面巨幕。上面呈现的是澄心苑,李昀与我对坐,桌上铺满稿纸,他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解说文字浮现:
【事件节点:T-0-734-02】
【深度交互:知识传递与认知跃迁】
【能量收获:秩序+67(持续累积)】
【关联记忆碎片:玉佩温润,茶汤咸辛,算法探讨…】
再转向右边——墨韵斋的争论,士子们围观“直指算法”;丽竞门阴森的值房,青衫门主深不可测的眼神;甚至还有那口吞噬一切的归墟之井,我纵身跃下的瞬间……每一个我在大唐长安经历的关键场景,都以一种高度凝练、近乎档案记录的方式,在这些巨幕上清晰回放,并附带着冰冷的“系统分析”!
这不仅仅是回忆!这是……档案库!是那个“时空秩序维护系统”的记录核心?还是我自身潜意识,将这些经历整理、归档后形成的内心图景?
我的心跳加速,目光急切地扫过更多的屏幕。
我看到雪夜烛红的绣房,那个“我”正临窗写下“莫道深闺无甲子”的诗句;山野清风的山坡,“我”为受伤的小鹿包扎伤口;江南水乡的乌篷船,“我”与陈嫂笑谈,指尖拂过清凉的河水;大漠孤商的驼队,“我”在星空下接过陌生人递来的馕饼;修道院阴冷的抄经台,“我”在油灯下虔诚地书写;部落祭舞的篝火,“我”在狂野的鼓点中忘情舞动……
甚至,那最后惊鸿一瞥的碎片回响,也以更加模糊、信号不良般的形式,在某些较小的屏幕上闪烁:
—— 战场医着沾满血污的手。
—— 废墟歌者立于瓦砾之上的孤影。
—— 数据洪流中那纯粹意识体的存在感。
所有的一切,我作为“寒”所亲身经历的,以及我作为其他无数“她者”所短暂体验的,都被事无巨细地、分门别类地陈列于此。就像……就像一座专门为我打造的、名为“寒之梦境与历险”的宏大博物馆!
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攫住了我。是震撼,是恍然,也有一丝被彻底“看光”的无措感。
我漫步在这个属于我自己的“记忆回廊”中。脚步落在光滑的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回响。每走过一面屏幕,那对应的经历便如同被重新激活,相关的感官记忆——气味、触感、情绪——便会更加鲜明地浮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100个真实梦境请大家收藏:(m.20xs.org)100个真实梦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