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姑娘听了,就拍手笑道:“六老爷最得罪过的就是我们!他要是进考场,我们俩就是找他麻烦的怨鬼!”说笑一阵后,汤六老爷就扯着嗓子唱了首小曲,大爷、二爷也跟着拍手唱了一首,两个妓女唱歌更是不在话下。大家一直闹到半夜三更,才打着灯笼各自回去。
第二天,大爷和二爷就雇了一艘大船,准备前往南京参加考试。汤六老爷把他们送到船上后就回去了。在船上,大爷和二爷聊起了进考场的各种热闹事儿。二爷问:“今年考试会出什么题目呢?”大爷猜测说:“我看没啥别的,去年咱爹在贵州收服了一伙苗人,八成会考这个事儿。”二爷说:“要是考这个,那应该在贵州那边出题才对。”大爷又琢磨着说:“这么说来,那大概就只有求贤和减免钱粮这两个题目了,别的应该不会考。”两人一路上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南京。
两人到了南京后,管家尤胡子就已经来接他们了,又把他们的行李搬到了钓鱼巷的住处。大爷和二爷进了门,又穿过两层厅,就从一个侧门进去,看到三间朝着河的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两人坐下后,望见河对面一排排临河的房子,有的装着朱红色的栏杆,有的安着绿油漆的窗户,还有的挂着斑竹帘子,里面住着各地来考试的秀才,正摇头晃脑地念着文章。
大爷和二爷刚安顿下来,就催着尤胡子去买两顶新的读书人头巾,还让他买考篮、铜水壶、考号顶、门帘、火炉、烛台、烛剪、卷袋,每样都要两件。买完东西后,又急急忙忙赶到鹫峰寺填写试卷开头的相关信息、交卷,接着准备考试时吃的东西,像月饼、蜜橙糕、莲子、桂圆肉、人参、炒米、酱瓜、生姜、板鸭等。大爷还跟二爷说:“把从贵州带来的‘阿魏’也带些进考场,万一在里面写错字了,着急上火,这个还能派上用场。”两人忙忙碌碌折腾了一整天,才把东西都准备好。之后,大爷和二爷又亲自把东西一样一样仔细检查了一遍,嘴里还念叨着:“能不能考上功名可是大事,一点儿都马虎不得!”
到了八月初八考试当天早上,大爷和二爷就让两个仆人戴上他们的旧头巾,抱着考篮,先到贡院门口等着。路上经过淮清桥,看到路边摆摊卖书的,摊上摆满了五颜六色封面的书,都是萧金铉、诸葛天申、季恬逸、匡超人、马纯上、蘧駪夫这些人选编的考试范文。两个仆人一直等到傍晚,仪征来考试的秀才都点过名了,才轮到大爷和二爷。进了贡院头道门,两个仆人就不能再进去了。大爷和二爷只能自己抱着考篮,背着行李往里走,只见两边堆积的芦柴堆烧得火旺,火光一直照到天上。两人累得坐在地上,随后就解开衣服、脱掉鞋子歇脚。这时,就听到里面大声喊着:“大家仔细检查,别让夹带作弊的东西混进去!”大爷和二爷跟着人群往里走,到二门口领了试卷,过了龙门,就各自找到自己的考号位置坐下了。
考完第一场,到初十出来的时候,两人累得够呛,每人吃了一只鸭子,回去倒头就睡,休息了一整天。就这样,三场考试全部结束。到了十六日,大爷和二爷就让仆人拿着“都督府”的名帖,去请了一个戏班子来唱戏,用来答谢神明保佑他们考试顺利。
没过一会儿,负责端茶送水的人就来了。因为汤六老爷他们是信教的,自己就有会做菜的厨子,所以不用去外面请人办酒席。这边,戏班子也拉着戏服道具箱子来了,还跟着一个提灯笼的,手里提着十几个灯笼,上面都写着“三元班”。紧接着,又有一个人,后面带着个跟班,手里捧着个拜匣。到了大爷、二爷住的地方门口,他就跟管家说了一声,消息就传了进去。
大爷打开拜匣一看,里面是一张名帖,上面写着:“门下鲍廷玺谨具喜烛双辉,梨园一部,叩贺。”大爷一看就知道鲍廷玺是戏班子的领班,就叫他进来。鲍廷玺见到大爷、二爷后,就赶紧说:“我在这儿带了个小戏班子,专门伺候各位老爷。昨天听说两位老爷要请戏,所以特意赶来。”大爷觉得鲍廷玺这人挺有意思,就留他一起吃饭。
过了一会儿,唱戏的演员们也到了。他们在临河的厅里供奉起文昌帝君和关夫子的神像,然后磕头祭拜。之后,大爷、二爷就和鲍廷玺三个人坐在一桌吃饭。这时,锣鼓声响起,戏班子先唱了四出开场的小戏。这时天渐渐黑了,戏班子就点起十几盏明角灯,把整个屋子照得亮堂堂的。戏一直唱到半夜三更,整本大戏才唱完。
这时候,鲍廷玺说:“我手下这些小演员,骑马的武戏演得还不错,让他们演一出,给两位老爷醒醒酒。”只见小演员们一个个戴着皮裘帽子,头上插着野鸡羽毛,穿着崭新的戏服,跑上场来,表演得花样百出、精彩热闹。大爷、二爷看得特别高兴。鲍廷玺就趁机说:“两位老爷要是不嫌弃,就从这些孩子里挑两个留下来伺候您。”大爷却说:“他们还这么小,能伺候个啥?有没有别的好玩的地方,带我去逛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