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正说着,胡三公子就带着支剑峰、浦墨卿也来了,大家又一起收拾桌子吃饭。但一直等到晚上都没开席,原来是在等赵雪斋。直到夜里一更天的时候,赵雪斋才坐着轿子匆匆赶来,只见轿子由两个轿夫抬着,前后举着四支火把。他下了轿,就赶忙跟众人作揖道歉:“实在对不住,实在对不住,让各位先生久等了。”这时胡家又陆陆续续来了不少亲戚和本家,于是胡三公子就让管家把两桌酒席改成了三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喝。等散席后,就各自回家了。
匡超人回到住处后,又批改了一会儿文章才睡觉。他算了算,六天时间就把三百多篇文章批改完了。他还把在胡家听到卫体善、随岑庵说的那些关于文章选编的话整理了一下,写成一篇序文放在选本前面。他还抽空去拜访了那天一起在胡家吃饭的几位朋友。
等选编的书完成后,书店老板就拿去看了,回来说:“以前马二先生在我哥哥的文海楼选编三百篇文章,得花两个月的时间,要是去催他,他还发脾气。没想到先生您批改得这么快!我拿给别人看,大家都说又快又细致,这可太好了!先生您就在这安心住着,以后各个书店都会来请您选编文章,生意肯定特别好!”店老板还封了二两银子作为选编的报酬,说:“等书刻好后,再送先生五十本样书。”之后又在楼上摆了酒席请匡超人吃饭。
两人正吃着饭呢,就有一个小厮送来一张通知单。匡超人接过一看,原来是张松江产的信纸,被折成了请帖的样子,上面写着:“我们定在本月十五日在西湖聚会,大家分韵作诗,每人出二钱银子当做聚会的经费。现在把参加聚会的各位先生的名字列在下面:卫体善先生、随岑庵先生、赵雪斋先生、严致中先生、浦墨卿先生、支剑峰先生、匡超人先生、胡密之先生、景兰江先生。”
通知单上一共列了九个人的名字,最下面写着“同人公具”,意思是大家一起筹办。还有一行写着:“各人的份子钱凑齐后,就送到御书堂胡三老爷那里收”。匡超人看到其他人名下面都画了“知”字,表示知道这件事,他也跟着画了,然后从书店给的选编报酬里称了二钱银子,连通知单一起交给了来送信的小厮。
晚上没事的时候,匡超人就想到明天在西湖聚会要作诗,如果自己不会,那岂不是太丢面子,于是就从书店拿了本《诗法入门》,然后点灯看了起来。他特别聪明,看了一整晚就学会了作诗的基本方法。第二天又看了一整天加一整晚,拿起笔就能写,写完后觉得自己写的比之前贴在墙上的那些诗还要好。但他还不满足,当天就接着研究,一门心思要把作诗的本事练得更精。
到了十五日早上,匡超人精心打扮了一番,正准备出门,景兰江就和支剑峰来约他了。于是,三个人就一起出了清波门,然后看到其他人都坐在一条小船上等着。等上船后,几人发现赵雪斋还没来,严贡生也不在,匡超人就问胡三公子:“哎…严先生怎么没见着?”胡三公子说:“范通政昨天要开船走,严先生托人把份子钱送过来后,就跟着回广东去了。”
等大家都上船后,小船就在西湖上划着。这时,浦墨卿问胡三公子说:“我听说严大先生家里因为立继承人的事,闹了不少麻烦,还惹上了官司,所以到处躲着,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胡三公子说:“我昨天问过他,那事儿已经解决了,还是立他二儿子为继承人。家产按三七分,他弟弟的小妾分了三份家产,自己出去过日子。这事总算告一段落了。”
不一会儿,船就到了花港。大家都指望着胡三公子,想上去借个花园摆酒席。胡三公子就跑去借,结果人家大门紧锁,说什么都不肯借。胡三公子急得不行,可对方根本不理他。景兰江把那人拉到一边悄悄问,那人才说:“胡三爷可是出了名的小气!他一年才在我这儿摆几桌酒席?我凭啥伺候他!再说去年他在这儿摆了两桌席酒,一分钱都没给!走的时候,也不叫人打扫一下,还让小厮把剩下的两升米背回去。像这么有钱的乡绅,却这么抠门,我可不伺候他!”这话一出,大家没办法,就只能一起走到于公祠,在一个和尚那儿落脚。和尚给他们泡了茶。
因为这次聚会的份子钱都交给了胡三公子管,胡三公子就拉着景兰江出去买吃的。匡超人说:“我也跟着去凑凑热闹。”他们先到了一家鸭子店,胡三公子担心鸭子不肥,竟然拔下耳挖子,戳戳鸭子胸脯上的肉,觉得够厚了,才让景兰江去讲价买。因为人多,又多买了几斤肉,还买了两只鸡、一条鱼和一些蔬菜,让跟着的小厮先拿回去。他们还打算买些肉馒头当点心,就进了一家馒头店,挑了三十个馒头。这馒头本来三个钱一个,胡三公子非要只给两个钱一个,当场就和店家吵了起来。景兰江看胡三公子和人吵了起来,就赶忙上前劝架,劝了半天,最后就不买馒头了,只买了些挂面回去煮着吃,挂面由景兰江拿着。然后又买了些笋干、盐蛋、熟栗子、瓜子这些下酒菜,匡超人也帮忙拿着东西。几人回到庙里后,就把东西交给和尚去准备。支剑峰就问:“三老爷,你干嘛不请个厨师来弄?何必自己忙乎?”胡三公子吐了吐舌头说:“请厨师又得花钱!”说完,又称了一块银子,让小厮去买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