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玖一听就慌了,连忙求情说考试那天生病了,文章才写得不好。可范进根本不听:“朝廷的规矩我可改不了,来人,把他拉下去打!”话音刚落,就有差役把梅玖按到长凳上。梅玖急得大喊:“大人,看在我老师的面子上饶了我吧!”范进问他老师是谁,梅玖说:“国子监司业周蒉轩先生,周进周老师!”范进一听,态度立马就变了:“原来是我老师的学生,那先不打了。”差役放开梅玖,范进还教训他:“你既然是周老师的学生,就应该好好读书,文章写成这样简直给师门丢脸!下次再这样,绝不轻饶!赶紧出去吧!”
训完梅玖后,范进就开始宣布新考上的童生名单。点到汶上县第一名荀玫时,一个清秀少年上来拿试卷。范进问他和梅玖是不是同门,可荀玫没听懂,范进又问他是不是周蒉轩的学生,荀玫说周老师是自己的启蒙老师。范进这才说:“原来如此,我也是周老师的学生。老师临走前特意让我查你的卷子,没想到你已经考了第一。你这么有才华,可别辜负老师栽培,以后好好读书,肯定有出息。”荀玫赶忙跪下道谢。等所有人领完卷子,在敲锣打鼓中离开,范进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房。
荀玫出了门,看见梅玖还在门口晃悠,就问他啥时候成了周老师的学生。梅玖装出一副老前辈的样子胡编乱造:“你个小年轻懂啥!我跟周老师学习的时候你都还没出生呢!老师以前在城里教官吏家的孩子,后来才到乡下,那时候我都考上秀才了。在众多弟子中,老师最喜欢我,说我文章有才气,就是有点不合规矩,刚才学台不也这么说嘛!学台把我放在四等,就是为了能当众提周老师的名字给我留情面,把你列第一也是这个道理。咱们写文章的人,看事情得明白其中门道。”两人一边聊一边回住处,第二天就雇了牲口,一起回汶上县薛家集去了。
这时候,荀玫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只剩下老母亲在家。荀玫考中秀才后就回家拜见母亲,母亲看他这么有出息,就特别高兴,还说:“自从你爹走了以后,家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田地也慢慢折腾得差不多了。现在好了,你考中了秀才,以后可以靠教书谋生啦。”
村里的申祥甫年纪也大了,拄着拐杖来道贺,还和梅玖商量,在集市上挨家挨户凑份子钱,要给荀玫举办一场庆祝宴会,一共凑了二三十吊钱。荀家为了答谢大家,就在村里的观音庵摆酒席请客。
请客那天一大早,梅玖和荀玫先到了观音庵,庵里的和尚兴高采烈的出来迎接他们。两人先拜了佛像,又和和尚打招呼。和尚恭喜荀玫:“荀小相公真有出息,考上了秀才,你爹一辈子忠厚老实,没少在佛前做善事、积功德,这下可算是有回报了。想当年你在这儿上学的时候还小呢,头上扎着个小辫子。”
说着,和尚就用手指给他们看:“你们看,这不是周大老爷的长生牌位吗?”梅玖和荀玫一看,供桌上摆着香炉、烛台,中间供着个金字牌位,上面写着周进的官职和尊称,左右两边小字写着周进的籍贯,还注明是薛家集观音庵僧人一起供奉的。两人见是老师的牌位,恭恭敬敬地拜了好几拜。
之后,他们跟着和尚走到后院,这里曾是周进教书的地方。只见两扇门敞开着,屋子临水而建,河对岸的河滩塌了一块,这边却长出了一些新地。三间屋子用芦席隔开,已经不再当学堂用了。左边那间住着个江西来的先生,门口贴着“江右陈和甫仙乩神数”的招牌,不过人不在家,房门紧锁。堂屋中间墙上还贴着周进当年写的对联,红纸都褪色发白了,上面写着“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看到这两句话时,梅玖就对和尚说:“这可是周大老爷的真迹,你不该随便贴在这儿,找点水喷湿,揭下来装裱好收着才对。”和尚答应着,赶紧照做。
折腾完这些,申祥甫就带着其他来祝贺的人也到齐了,大家热热闹闹吃了一天酒席才各自散去。
荀家把凑来的份子钱,一部分赎了典当出去的东西,又买了几石米,剩下的钱留给荀玫当作参加乡试的路费。第二年参加科试,荀玫又考了第一名。真是少年有为,随后又到省里参加乡试,又顺利中举。中举后,他赶忙到布政司衙门领取各种赏赐,包括酒杯、盘子、衣帽、旗匾和路费,接着马不停蹄进京参加会试,竟然又考中了第三名进士。
按照明朝的规矩,举人考中进士后,要在住处摆上公座接受祝贺,仆人们要磕头参拜。正磕着头呢,外面就有人通报说:“同年同乡的王老爷前来拜访。”荀玫赶紧让人撤下公座,亲自出去迎接。只见王惠头发胡子全白了,一进门就拉住荀玫的手说:“老哥哥,咱们的缘分是上天注定的,可比普通的同年进士亲多了!”
两人相互磕头行礼后坐下,王惠说起当年自己做梦的事儿,说从梦里就知道两人都会金榜题名,以后一起做官,能共同成就一番事业。荀玫小时候隐约听人说过类似的话,但记不太清了,听王惠这么一说,才明白过来,赶紧说:“我年轻,有幸和老先生同榜,又是同乡,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