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第一次求助的成功经历,林晓雅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事情都憋在心里,而是开始尝试着,把秦枫说的“把烦心事摆到桌面上”落到实处。
她找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上了“待解决清单”。然后,她坐在书桌前,闭上眼睛,开始回忆那些让她感到困扰和焦虑的事情。一开始,思绪还是有些混乱,那些情绪像一团团模糊的影子,抓不住,理不清。
她想起了秦枫的话:“慢慢来,一个一个去解决。”于是,她拿起笔,试着把那些模糊的影子具体化,一条一条地写下来。
“1. XX项目数据模型优化(已在秦枫帮助下取得进展,需跟进)。”
“2. 项目进度滞后,团队沟通不畅,部分环节职责不清。”
“3. 父母身体健康状况担忧,尤其是父亲的腰疾和母亲的高血压。”
“4. 个人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工作效率受影响。”
“5. 长期缺乏社交,感到孤独,朋友联系减少。”
“6. 专业技能需要提升,尤其是在XX领域。”
“7. 周末时间利用率低,常常宅在家里,反而更累。”
当她写完最后一条,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纸上罗列的这些条目,虽然有些问题依然让人头疼,但奇怪的是,心里却不像之前那样堵得慌了。仿佛那些无形的压力,一旦变成了具体的文字,就失去了一部分威慑力。它们不再是笼罩在她心头的巨大阴影,而是变成了一个个可以被识别、被分析、被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摆到桌面上”的魔力吗?林晓雅看着清单,若有所思。
接下来的几天,她开始尝试着处理清单上的问题。
对于项目进度滞后和团队沟通的问题,她鼓起勇气,在周例会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我们现在可能需要更明确一下每个人的职责分工,并且建立一个更及时的沟通机制,比如每天花十分钟开个短会同步一下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她的声音有些紧张,但眼神却很坚定。
以往的会议,她总是沉默寡言,即使有想法,也很少主动表达,怕说错,怕被嘲笑。但这一次,她强迫自己说了出来。
让她意外的是,她的提议得到了项目经理和其他同事的积极响应。张强立刻说:“我同意!我昨天就遇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该找谁对接,耽误了半天。”李姐也附和道:“每天同步一下进度挺好的,省得大家信息不对称。”
最终,会议决定采纳林晓雅的建议,明确了各环节负责人,并建立了每日站会制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变,但林晓雅能感觉到,团队的氛围似乎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沟通顺畅了,大家各司其职,项目进度也渐渐赶了上来。她不再觉得自己是在孤军奋战,而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解决了工作上的一个难题,林晓雅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她开始着手处理第二条,关于父母的健康问题。她利用周末的时间,在网上查阅了很多关于老年人腰疾和高血压保养的资料,然后整理成一份通俗易懂的笔记,打印出来寄给了父母。同时,她还在老家的城市,通过朋友介绍,预约了一位口碑不错的中医,说服父亲去看看。
一开始,父亲还有些抵触,觉得“老毛病了,不用看”。林晓雅没有像以前那样,只是口头劝说几句就放弃,而是耐心地解释:“爸,我知道你怕麻烦,也怕花钱。但你身体不舒服,我在这边也不放心。就去看看,调理一下,哪怕只是开点膏药呢?你好了,我才能安心工作啊。”她还特意给母亲打了电话,让母亲帮忙劝说。
最终,父亲同意去看医生了。当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林晓雅,医生说父亲的情况不算严重,只要注意保养,再配合针灸和膏药,就能缓解很多时,林晓雅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她还和母亲约定,以后每周固定时间视频通话,聊聊家常,也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
处理完这两条,林晓雅看着清单,感觉轻松了不少。她发现,很多事情之所以让人焦虑,是因为它们被无限期地拖延和搁置,变成了心里的“定时炸弹”。一旦开始着手去解决,哪怕只是迈出一小步,那种焦虑感就会减轻很多。
对于“个人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的问题,她听从了秦枫的建议,开始尝试着调整作息,每天晚上睡前看半小时书,而不是刷手机。她还下载了一个冥想APP,每天早上起床后,花十分钟进行冥想。一开始,她很难静下心来,脑子里总是胡思乱想,但她没有放弃,坚持了下来。慢慢地,她发现自己的睡眠质量真的有所改善,白天的精神状态也好多了。
至于“长期缺乏社交,感到孤独”这一条,林晓雅觉得是目前最难攻克的。她性格本身就有些内向,不擅长主动与人交往。但她还是决定尝试一下。她翻了翻通讯录,找到了大学时关系不错的一个闺蜜。犹豫了很久,她发出了一条微信:“最近忙吗?好久不见了,要不要出来聚聚?”
闺蜜很快回复:“好啊!我还以为你大忙人没时间理我们呢!”
看到回复,林晓雅笑了。原来,友谊并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而消失,只是需要有人先迈出那一步。
喜欢精英养成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精英养成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