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北京,官道尘土飞扬。一骑快马冲破晨雾,蹄声急促如鼓,直奔南城城门。马上骑士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色官袍,面容清癯,颧骨微高,一双眼睛却锐利如鹰隼,即便风尘仆仆,也难掩那份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度——正是三年外任期满,回京述职的海瑞。
城门守卫见他虽无仪仗,却气度不凡,不敢怠慢,验过文书便放行。海瑞勒住缰绳,目光扫过繁华的京城街巷,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蹙。三年离京,京城愈发喧闹,街道两旁多了不少挂着“海事”“格物”旗号的商铺,行人衣着光鲜,却也隐约能看到街角流民的身影,与他记忆中那个沉稳的都城,多了几分浮躁。
他没有去吏部报到,也未拜访任何故旧,径直策马前往南城那处简陋的宅院。这是他离京前的居所,由朝廷分配,不大却整洁,三年来托老仆照看,依旧保持着原貌。卸下行囊,海瑞换上半旧的常服,顾不上歇息,便让老仆找来近期的朝廷邸报和风闻奏事的抄本,在昏暗的油灯下细细翻阅。
邸报上,满是大员海战大捷、海军将士受封、格物院屡获赏赐的消息,字里行间透着一派欣欣向荣。但海瑞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格物院岁支银三万两,采买精铜五千斤、特制石炭两万斤……”“东南各省加征‘海运捐’,以补海军及格物院用度……”这些数字和字句,在他眼中格外刺眼。
“兴利固然可喜,若失于监管,便成扰民之弊。”海瑞放下邸报,指尖重重敲击桌面,眼中已有了决断。他此次回京,不仅是述职,更是要将地方所见所闻,以及心中的忧虑,向皇帝直言不讳。
海瑞离京三年,先后出任浙江按察使司佥事、南直隶苏州知府。所到之处,他清查积案、打击豪强、整顿吏治,手段依旧刚猛。在浙江,他严惩勾结倭寇的盐商,追缴欠税数十万两;在苏州,他顶住压力,废除了豪强地主垄断的漕运特权,让百姓得以喘息。虽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甚至收到过匿名恐吓信,但他始终初心不改,所任之地,吏治清明,民生稍苏。
他并非反对皇帝的新政。开海通商、发展格物、强化海军,这些举措若能推行得当,实乃利国利民之举。但他在地方任职时发现,为了支应朝廷的新政开支,不少州县都在正税之外加派捐税,名为“自愿捐助”,实则与强征无异。更有甚者,一些官吏借采购格物院所需物料之机,中饱私囊,将劣质材料以高价上报,徒耗国帑。
“陛下锐意进取,却难保底下人阳奉阴违。”海瑞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月色,忧心忡忡。他想起苏州城外那些因加派而破产的农户,想起仓库里堆积的劣质物料,心中愈发坚定了上书的决心。“格物院耗费钜万,若不能物尽其用,便是最大的浪费;新政本为利民,若沦为官吏敛财的工具,便是最大的讽刺!”
次日一早,海瑞洗漱完毕,换上官服,先至吏部完成述职。面对吏部尚书的褒奖,他只是淡淡拱手:“臣只是尽了本分。”随后,便转身直奔都察院——他要在这里,递上那封早已在心中酝酿成熟的奏疏。
海瑞的出现,在都察院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都察院的官员们,有的曾与他共事,深知其刚正不阿的秉性;有的则听闻过他的威名,对其“不近人情”的行事风格心存忌惮;更有不少人因他曾弹劾过自己的同僚,而对他暗暗不满。
左都御史王廷相见到海瑞,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既是欣慰,又是头疼:“刚峰,你可算回来了。一路辛苦,快坐下歇息。”
海瑞拱手行礼,直言不讳:“总宪大人,臣此次回京,除述职外,另有要事启奏。”他将心中的忧虑和盘托出,“地方为支应新政,加派捐税,民怨渐生;格物院开支巨大,却缺乏有效监管,恐有贪墨冗费之弊。臣恳请陛下敕令有司彻查,以正纲纪,以安民心!”
王廷相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海瑞的脾气,一旦认定之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但如今朝中正值多事之秋,皇帝一心推动新政,格物院更是重中之重,此时弹劾格物院,无异于逆龙鳞。“刚峰,”王廷相劝道,“格物院正在攻关‘火汽机’,事关海军强弱,陛下寄予厚望。些许开支,在所难免。地方加派,或许只是个别现象,不必如此兴师动众。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还需顾全大局啊。”
“总宪大人此言差矣!”海瑞语气铿锵,“纲纪不分时候,民生无论轻重!若因顾全大局而纵容贪墨扰民,则大局终将受损!臣身为言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岂能因畏惧圣怒而缄口不言?”
王廷相看着他坚定的眼神,知道拦不住,只得苦笑摆手:“罢了罢了,你要上书便上吧。只是言辞需稍加斟酌,莫要过于激烈,以免触怒陛下。”
海瑞谢过王廷相,回到值房,铺开奏本,奋笔疾书。他的字迹力透纸背,每一句话都直指要害:“臣闻格物一院,岁耗银三万余两,铜铁炭薪,靡费无算。然所出之物,或为‘望云车’,或为‘火汽机’,皆属奇技淫巧,于国计民生无补。纵有军国之用,亦当量入为出,严核其费,岂可任由其挥霍无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穿越到大明成为打工人》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我穿越到大明成为打工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大明成为打工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