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和愤怒如同冰冷的潮水,退去后,留下的是更为现实的、刺骨的寒意。林晓晓知道自己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仔细审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她首先点开了苏晴助理随邮件发来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文档。文档写得颇为“规范”,列出了几条筛选标准:
1. 技艺的稀缺性与非遗级别。
2. 匠人或工作室的过往合作案例与口碑。
3. 当前作品的商业转化潜力评估。
4. 合作意愿与配合度初步判断。
要求本身看起来合情合理,甚至可以说是专业。但结合那庞大而混乱的基础资料库,以及苛刻到几乎不近人情的时间限制,这些要求就变成了悬挂在她头顶的、摇摇欲坠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她深吸一口气,开始尝试梳理那些压缩包里的文件。她按照文档类型和初步判断的匠人类别(如陶瓷、织绣、木工等)进行了粗略的分类。这个过程就耗费了她近一个小时,而这才仅仅是第一步。
随着阅读的深入,林晓晓的心越来越沉,背后渐渐沁出冷汗。
她发现,这份资料库的问题,远不止是“杂乱”那么简单。
首先,是信息的严重缺失与不对称。
许多文档只有简单的匠人姓名和技艺名称,缺乏具体的作品图片、获奖经历、联系方式等关键信息。
有些联系方式甚至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区地址,或者一个无人接听的固定电话。这意味着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进行信息补全和初步核实,而这在平时或许可以通过公司内部渠道或公开网络进行,但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外联工作。
其次,是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存疑。
她凭借着自己作为“拂晓”对文化创意领域的一些了解,发现其中不少“匠人”的头衔和获奖经历经不起推敲,有些甚至明显是捏造或过度包装。更有甚者,她认出其中几个“工作室”的作品风格,与网络上某些知名原创作者的早期作品高度雷同,存在侵权嫌疑。筛选和鉴别这些信息的真伪,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和时间成本,绝非她一个门外汉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
最让她感到心惊肉跳,并彻底确认这就是一个陷阱的,是其中隐含的流程漏洞和权限壁垒。
在翻阅资料时,她注意到有几份看似很重要的文件,标注着“需核对原始档案”或“信息以XX部门数据库为准”。
她尝试按照提示,登录公司的供应商信息库和知识产权核查系统,却发现自己的账号权限根本无法访问这些核心数据!
她立刻通过内部通讯工具联系了负责相关数据库的行政部门同事。
“你好,我是‘星辰项目’组的林晓晓,苏总监安排我处理一份匠人联盟的资料,需要核对一下系统里的原始档案,请问我的权限……”
对方很快回复,语气带着程式化的抱歉:“不好意思,林助理,查询原始供应商档案和知识产权库需要部门总监及以上权限审批,或者有明确的跨部门协作流程单号。您这边有走流程吗?”
流程单号?她连这个任务都是苏晴临时口头下达的,哪里有什么流程单号!去找苏晴审批权限?用脚指头想都知道结果。
【果然……在这里等着我呢!】林晓晓感觉一股凉气从脚底直窜头顶。
【没有权限,就无法核实关键信息的真伪!】
【到时候交上去的报告,如果里面混入了虚假信息或者有知识产权纠纷的匠人,导致公司后续合作出现问题,这个责任……谁来负?】
答案显而易见——是她这个“独立完成”任务的负责人,林晓晓!
苏晴根本不在乎她是否能按时完成报告。甚至,苏晴可能更“期待”她无法完成,或者完成了一份漏洞百出、埋着地雷的报告。
如果她无法按时完成,苏晴可以名正言顺地批评她能力不足、效率低下,辜负了“信任”和“锻炼机会”。
如果她为了赶工,交上去一份未经充分核实、存在隐患的报告,那么一旦后续出了问题,苏晴完全可以撇清关系,将“核查不严”、“工作失误”的帽子牢牢扣在她头上!
进退维谷,左右都是死局。
林晓晓瘫坐在椅子上,感觉全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她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如同乱码般的文件图标,仿佛看到了一张正在缓缓收拢的、无形的网,而她自己,就是网中那只无处可逃的飞虫。
任务的陷阱,此刻已清晰地露出了它狰狞的全貌。它不是考验她的能力,而是纯粹为了摧毁她而设下的圈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如同催命的鼓点。
她该怎么办?
她能怎么办?
喜欢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的摸鱼心声被顶头上司听见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