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刚在家族会议上达成重建共识,准备着手修复种植基地的第二天,负责销售的员工就匆匆拿着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冲进了会议室,脸色苍白地说:“老板,不好了!咱们的老对手‘绿源农场’开始低价倾销草莓酱了,原本 25 元一瓶的 500 克装,现在只卖 18 元,比咱们的成本价还低!”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大家刚刚燃起的希望。林建国接过报告,看着上面的数据,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纸页。绿源农场是青石镇附近规模最大的农产品企业,多年来一直与林家在有机食品市场竞争,之前双方虽有摩擦,但都保持着基本的商业底线。可如今林家遭遇灾害,对方却趁机发起猛攻,显然是想趁虚而入,抢占市场。
“不仅是低价,他们还在超市里贴海报,说咱们的种植基地被洪水淹了,土壤里有污染物,生产的草莓酱不安全,劝消费者别买咱们的产品。” 销售员工继续补充,语气带着焦急,“昨天有个泰国经销商给我打电话,说收到了匿名邮件,里面全是抹黑咱们品牌的谣言,还附了几张基地被淹的照片,故意拍得乱七八糟,说咱们的产品质量肯定不过关,问咱们是不是真的要停产了。”
林文博猛地站起身,桌上的水杯被碰得晃了晃:“太过分了!这是恶意诋毁!咱们的基地虽然被淹了,但灾后第一时间就请了农业局的专家检测土壤,结果都是合格的,他们怎么能这么造谣?”
苏晚也皱起眉头:“我刚才看社交平台,有人发了咱们民宿受损的视频,配文说‘青石林家经营不善,民宿濒临倒闭,预订的游客赶紧退订’,下面还有不少人跟风评论,已经有几个游客私信问我是不是真的,要不要取消行程。”
这场突如其来的恶性竞争,来得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猛烈。绿源农场似乎早就做好了准备,从低价倾销到散布谣言,再到针对客户的精准破坏,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让本就处于灾后重建阶段的林家雪上加霜。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国内销售渠道。林家在青石镇及周边城市的超市货架上,绿源农场的草莓酱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大幅降价的海报贴满了货架旁的墙面。不少原本习惯购买林家产品的消费者,看到价格差异后,纷纷转向了绿源农场的产品。一家合作多年的超市经理给林建国打来电话,语气无奈:“建国,不是我不想帮你,绿源给的价格实在太低了,还承诺给我们更高的返点,现在消费者都往他们那边跑,我们也没办法,只能把你们的产品往货架里面挪了。”
更让人心急的是海外市场。泰国经销商宋卡虽然之前表示理解林家的困境,但在绿源农场的游说下,也开始动摇。绿源农场通过当地的贸易公司,向宋卡提出了极具诱惑力的条件:以比林家低 10% 的价格供应草莓酱,还承担全部物流费用,并且承诺每月保证供应 5000 箱,远超林家目前的产能。宋卡在与林建国的视频会议中,语气带着犹豫:“林总,我知道你们现在有困难,但绿源的条件确实很吸引人。超市那边一直在催货,要是你们这个月还不能恢复供应,我可能要考虑他们的合作提议了。”
林建国看着屏幕里宋卡为难的表情,心里清楚,对方虽然念及旧情,但商人终究以利益为先。绿源农场的低价策略,不仅瞄准了国内市场,还把触角伸到了林家刚刚打开的海外市场,显然是想一举摧毁林家的销售体系。
除了低价倾销和抢夺客户,绿源农场散布的谣言也开始发酵。在社交媒体上,关于 “林家草莓酱受洪水污染” 的说法越传越广,甚至有不明真相的网友发起了 “抵制林家产品” 的话题。负责品牌维护的员工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负面评论,解释、澄清的私信发了无数,却难以阻止谣言的传播。更严重的是,这些谣言还影响到了林家的旅游项目,原本已经预订了 “灾后重建体验游” 的游客,有近三分之一选择了退订,理由都是 “担心基地环境不安全,不敢去”。
“绿源农场的老板张茂才昨天还给我打电话,假意关心咱们的重建情况,其实是在打探咱们的资金和产能。” 林守业的语气带着愤怒,“我当时还客气地跟他说谢谢关心,没想到他转头就搞出这么多小动作,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林建国沉默了许久,缓缓开口:“张茂才这么做,就是算准了咱们现在资金紧张、产能不足,想趁这个时候把咱们挤出市场。他以为只要把咱们的客户抢光、把咱们的品牌搞臭,他就能独占市场,可他忘了,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不是恶意竞争。”
话虽如此,可眼前的危机却不容乐观。低价倾销导致林家的产品销量大幅下滑,仅一周时间,国内销售额就下降了 40%;谣言诋毁让品牌形象受损,不少长期合作的客户开始动摇;海外订单面临违约风险,一旦失去宋卡这个合作伙伴,林家在泰国市场的努力可能就要前功尽弃。更糟糕的是,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而销售回款的减少,让本就紧张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