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的泰国曼谷,素坤逸路的写字楼里,林建国正与泰华贸易总经理宋卡一同查看新办公室的装修进度。墙面已刷上 “青石林家” 标志性的红棕色,前台摆放着印有中英文家训的 logo 牌,会议室的展示架上整齐陈列着有机草莓酱样品和种植基地的照片 —— 这里将成为林家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 “青石林家(泰国)有限公司” 的办公地点,负责泰国及周边东南亚市场的运营、销售与客户服务。
“之前靠经销商和代理商拓展市场,虽然见效快,但对终端市场的把控力不足,很多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没法及时掌握。” 林建国看着忙碌的装修工人,向身边的团队成员解释设立分支机构的初衷,“现在咱们的产品在泰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 8%,旅游合作项目也稳步推进,是时候建立本土化团队,把海外业务做深做透了。”
分支机构的选址与定位经过了反复考量。团队最初在曼谷、清迈、芭提雅三个城市之间犹豫:清迈有机食品消费氛围浓厚,芭提雅旅游资源丰富,而曼谷作为泰国首都,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还拥有完善的物流网络和密集的商业资源,便于对接经销商、超市和旅游机构。最终,团队决定将总部设在曼谷,同时在清迈和芭提雅设立两个办事处,分别侧重有机农产品销售和旅游合作项目对接,形成 “一总部两办事处” 的运营架构。
招聘当地员工是构建本土化团队的核心。为了吸引优质人才,林家委托泰国知名招聘机构发布岗位信息,同时通过宋卡的人脉资源,邀请泰国食品行业和旅游行业的资深人士推荐候选人。招聘岗位涵盖销售经理、市场专员、客户服务代表、物流协调员等,要求候选人不仅具备相关行业经验,还要熟悉当地市场动态和文化习俗。
经过一个多月的筛选,首批 12 名当地员工顺利入职。其中,销售经理阿南曾在泰国最大的有机食品企业工作 5 年,熟悉各大超市的采购流程和经销商资源;市场专员娜拉擅长社交媒体运营,曾为多个国际品牌策划过本土化营销活动;客户服务主管巴颂则拥有丰富的跨境客户服务经验,能熟练使用中、英、泰三种语言沟通。“这些当地员工就像‘活地图’,能帮我们快速打通当地市场的人脉和渠道。” 负责招聘的苏晚说,“比如阿南入职后,仅用两周就帮我们对接了 3 家之前没合作过的连锁超市,还带来了不少优化销售策略的建议。”
除了当地员工,林家还从国内派驻了 5 名核心人员,分别负责财务、运营和品牌管理。为了让派驻人员快速适应海外工作,在出发前,团队专门开展了为期三周的 “海外履职培训”,内容包括当地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文化习俗、应急处理流程等。培训中,曾在泰国生活多年的文化学者还特意模拟了各种工作场景,如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处理客户投诉、参加商务晚宴等,帮助派驻人员提前熟悉工作中的文化细节和沟通技巧。
派驻人员李明原本负责国内的财务核算,此次被派往泰国担任财务主管。培训前,他对泰国的税收政策几乎一无所知,经过系统学习和模拟实操,不仅掌握了泰国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的申报流程,还了解了如何利用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之前总担心到了泰国会水土不服,经过培训,心里踏实多了。” 李明说,“比如知道泰国企业需要每月申报增值税,而不是像国内那样按季度申报,避免了因政策不熟悉导致的税务风险。”
为了促进国内派驻人员与当地员工的协作,分支机构还建立了 “结对帮扶” 机制 —— 每位派驻人员与 2-3 名当地员工结成对子,工作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财务主管李明与当地的会计助理蓬结对后,蓬不仅帮李明熟悉了泰国的财务软件和银行对接流程,还在生活中为他推荐性价比高的公寓和餐厅;李明则向蓬分享林家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内的财务核算经验,帮助她提升专业能力。“这种结对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理解。” 李明说,“现在我们团队就像一个大家庭,遇到问题一起商量,相处得非常融洽。”
分支机构的运营流程也经过了本土化优化。在销售环节,团队根据泰国市场的特点,将国内的 “经销商代理模式” 调整为 “经销商 + 直营” 双轨模式 —— 除了继续与泰华贸易等大型经销商合作,还在曼谷的大型商场开设了 2 家 “青石林家有机体验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同时收集市场反馈;在客户服务环节,设立了泰语和中文双语客服热线,每天 9:00-21:00 为客户提供咨询和售后支持,还开通了泰语版的微信客服,方便年轻客户通过社交平台沟通;在物流环节,与当地的物流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优化了仓储和配送流程,确保产品从仓库到超市或消费者手中的时间不超过 3 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五世同堂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