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第二周,整个桂南战场,都因为宾阳的失守而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和被动。
占领宾阳后,日军第十八师团并未停留,而是立刻与从正面南下的近卫旅团会合,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攻击集团,矛头直指我军的核心阵地——以昆仑关为中心的杜聿明第五军。
一时间,杜聿明腹背受敌,形势万分危急。日军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趁我军新败、立足未稳之际,用一个漂亮的钳形攻势,将我军的王牌——第五军,彻底包围、歼灭在昆仑关地区。
“次长!杜聿明将军急电!其右翼四塘、五塘阵地,遭到日军近卫旅团猛烈攻击,阵地数次易手,伤亡巨大!”
“次长!甘丽初第六军残部报告,在突围过程中,遭到日军追击,建制已经完全被打散!”
“次长!日军第十八师团一部,已经绕过昆仑关,出现在我军后方的迁江附近!”
坏消息如同雪崩一般,接踵而至。沙盘上,我军的蓝色防线被撕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红色的箭头正从这个缺口蜂拥而入,像一群贪婪的食人鱼,疯狂地啃噬着我们的阵地。
我面临着一个无比艰难的抉择:是命令杜聿明死守昆仑关,与敌决一死战,还是壮士断腕,主动放弃昆仑关,带领主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选择前者,第五军很可能重蹈宾阳第六军的覆辙,被日军的优势兵力和火力活活耗死。第五军是我们的心头肉,是全国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一旦被打光,我们将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大规模反击。
选择后者,则意味着我们将彻底放弃昆仑关大捷的全部战果。那数万将士的鲜血,等于白流了。政治上、民心上,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沉重打击。而且,一旦后撤,在日军的空中优势和机械化追击下,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控制不住的大溃败。
那几天,我把自己关在作战室里,不眠不休。烟灰缸里的烟头堆成了小山,桌上的饭菜原封不动。我反复地推演着每一种可能性,计算着每一个决策背后所要付出的代价。我的头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又白了许多。
林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次长,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这样下去身体会垮掉的。”他端来一杯热牛奶,轻声劝道。
我摆了摆手,没有理会。我的目光,死死地锁定在地图上。我在寻找,寻找那一线微弱的生机。
敌人虽然势大,但并非没有弱点。他们兵力分散,战线拉长,后勤补给的压力同样巨大。尤其是他们那个钳形攻势,两支铁钳之间,必然存在着结合部,那里,就是他们最脆弱的地方。
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我的脑海中形成。
与其被动地选择死守还是撤退,为什么不跳出这个思维定式,主动出击,打一场反击战?以攻为守,打乱敌人的部署,从危局中寻找战机!
这个念头一出现,便再也无法遏制。我的血液,似乎又开始重新沸腾起来。
二月十日,我召集了所有核心参谋,摊开了我的计划。
“各位,我的决定是,我们不但不撤,我们还要打回去!”我用指挥棒,在地图上狠狠地画了一个指向宾阳的箭头,“我决定,集中我们能够调动的所有机动兵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反攻,目标——夺回宾阳!”
我的话音一落,整个作战室里一片哗然。
“什么?反攻宾阳?”
“次长,这太冒险了!我们现在连防守都困难,哪里还有力量反攻?”
“是啊,这是以卵击石,是把我们最后的本钱都搭进去啊!”
质疑声四起。我能理解他们的反应。在任何人看来,这都是一个近乎疯狂的决定。
我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承认,这很冒险。但是,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我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被动防守,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第五军被敌人一口口吃掉。主动后撤,我们很可能全线崩溃。只有主动进攻,向敌人最要害的地方,狠狠地捅上一刀,才有可能打乱他们的节奏,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从而为杜聿明解围,为整个战局赢得喘息之-机!”
“我们的兵力在哪里?”有人问道。
“我们的兵力,就在于一个‘快’字!”我指向地图上的几个点,“第一,命令刚刚抵达战场的李延年第二军,不必再犹豫,立刻作为反攻的东路主力,从上林方向,直插宾阳之敌的侧背!第二,命令杜聿明,从第五军中,抽出最有战斗力的第二〇〇师和新二十二师,组成西路攻击集团,放弃正面防御,掉头猛攻宾阳!第三,命令所有二线部队,以及刚刚从宾阳突围出来的第六军残部,不惜一切代价,在昆仑关正面,给我顶住日军近卫旅团的进攻,为东西两路主力的反攻,争取时间!”
这是一个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计划。我几乎是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东西两路攻击部队的速度和决心上。他们必须像两把烧红的匕首,抢在日军完成对第五军的合围之前,狠狠地插进宾阳这颗敌人的心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