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曹掾史的职位,给林越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名分,更是一间位于郡府角落、堆满陈旧竹简的廨宇,以及两名年轻却面带倦色的胥吏。权力微小,资源有限,但总算有了一个支点。
他没有急于推行宏大的计划,而是首先梳理了手头能调动的资源:城外那座已能稳定产出石灰的野猪岭窑厂,几名初步掌握了烧窑技巧的工匠,以及刘度特批的、可以“酌情支用”的少量府库钱粮——这“酌情”二字,充满了弹性与限制。
水泥的研发,在极度简陋的条件下秘密开始了。林越深知,在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前,过早暴露只会引来不必要的质疑和阻挠。
核心配方“石灰 + 黏土 + 铁矿渣”早已刻在他脑中,但比例是关键。他将廨宇的后院变成了实验室,避开闲杂人等的视线。
黏土好找,零陵城外河滩就有。难的是铁矿渣。零陵郡冶铁业不兴,仅有的一处小铁矿,矿渣也多被废弃或用于铺路,寻找符合要求的细渣需要筛选。
“先生,您要这黑黢黢的矿渣粉末有何用?”一名唤作阿石的年轻胥吏,一边帮着用石磨研磨矿渣,一边忍不住问道。他是寒门出身,对林越这位同样出身寒微却受太守看重的新上司,充满了好奇与一丝崇拜。
“待会儿你便知晓。”林越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他正在用简易的天平(自制的等臂杠杆加陶碗)称量着不同比例的原料。
混合,加水,搅拌……过程枯燥且反复失败。最初几次,混合物要么根本无法凝固,要么凝固后一捏就碎,或者布满裂纹。王统领偶尔来访,看着林越满手泥浆、对着一堆“烂泥”蹙眉沉思的样子,虽不解,却依旧佩服其专注。
“先生,您这是……”王统领忍不住问。
“我在尝试造一种……能像巨石一样坚固的‘泥’。”林越抹了把额头的汗,眼中闪烁着执着的光。
“坚固的泥?”王统领愕然,觉得这说法匪夷所思,但看着林越认真的神情,他把质疑咽了回去,只是道:“若有需某出力之处,先生尽管吩咐。”
转机出现在第七次试验。林微调了铁矿渣的比例,并严格控制了加水量和搅拌的均匀度。他将混合好的湿泥填入两个提前做好的木框内,压实抹平。
等待凝固的过程是煎熬的。三天后,林越小心翼翼地拆开木框。两块灰黑色的“砖块”呈现在眼前,质地均匀,表面平整。他拿起一块,用力掰了掰,纹丝不动。又让阿石用寻常的柴刀猛力劈砍,只见刀刃在砖块上留下白痕,砖体却只有边缘崩落少许,整体完好无损!
“成了!”林越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穿越以来最畅快的笑容。阿石和另一名胥吏看着那“石砖”,目瞪口呆。
恰在此时,一个机会主动送上门来。
零陵城北,临着湘水支流,有一段年久失修的河堤。春汛虽过,但夏季暴雨将至,这段河堤已出现多处渗漏和裂痕,负责此事的郡丞和张都尉(郡尉副手,掌管部分郡兵)互相推诿,都视其为烫手山芋,修缮工程因耗资巨大且难以彻底解决问题而一再拖延。
林越通过王统领得知此事后,意识到这是天赐良机。他立刻求见太守刘度。
太守府堂上,不仅刘度在座,那位与他不太对付的张都尉和几名相关属官也恰好都在。
“林掾史,何事如此急切?”刘度问道。他对林越的防疫成果颇为满意,但对其“工曹”的本职,尚在观察。
“府君,”林越拱手,开门见山,“属下听闻城北河堤危殆,愿立军令状,一月之内,以最低廉的成本,将其修缮坚固,保今夏无虞!”
堂上一静,随即响起几声嗤笑。
张都尉率先发难,他身材魁梧,声若洪钟:“林掾史,你一个书生,懂什么筑堤?那河堤需用巨石垒砌,糯米灰浆勾缝,方堪使用。巨石开采、运输耗费巨大,糯米灰浆更是价比黄金!你可知府库空虚,哪来这许多钱粮陪你儿戏?”他特意点出“书生”二字,轻视之意溢于言表。
刘度也皱起眉头:“林越,筑堤非同小可,关乎城北数千百姓安危,岂能妄言?”
林越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打开,里面正是那两块水泥试块。“府君,张都尉,属下所言,并非空谈。请容属下演示此物。”
他命随行的阿石端上一盆水,又将一块水泥试块置于地上。“请张都尉用佩刀,全力劈砍此物。”
张都尉冷哼一声,拔出腰刀,运足力气,猛地一刀劈下!
“铛!”
一声脆响,火星四溅。众人看去,只见水泥试块被砍出一道深痕,却并未断裂,反倒是张都尉的刀被崩开,虎口隐隐发麻。
“此物……竟如此坚硬?”刘度离席上前,亲自抚摸那水泥块,面露惊容。
“此乃属下秘法所制,名曰‘水泥’。”林越适时介绍,“其性如水,可塑形,凝固后却坚逾磐石。更重要的是,其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主要为石灰、黏土及废弃矿渣,远逊于巨石糯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汉土新谋无系统逆定三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