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雨水顺着玻璃窗蜿蜒流下,模糊了窗外狭窄破败的巷道。出租屋里,灯光昏暗,李双林坐在旧书桌前,眉头紧锁,面前是摊开着的笔记本,上面画满了新的关系图和行动思路。
U盘里的证据如同核武器,威力巨大,但使用时机和方式至关重要。他现在需要做的,是验证、补充这些证据,并找到一个绝对可靠的“发射井”。
张万和的录音和账目,主要指向“青城项目”的高速公路补偿款贪腐。而李双林之前自己调查发现的“农机站资产侵吞案”,看似独立,但现在看来,极有可能是同一伙人,用同样手法进行的又一次操作!甚至可能是“青城项目”巨大成功之后,他们食髓知味,更加肆无忌惮的又一次掠夺!
线索交织在一起,指向同一个黑洞——以王猛为核心,盘踞在青云镇的这张腐败之网。
他需要将这两条线,以及可能更多的、尚未发现的线索,编织成一张让对手无法挣脱的天罗地网。
“农机站”这条线,证据相对公开,可以作为撕开缺口的先锋。而“青城项目”则是决定性的主力,一旦引爆,足以将对方炸得粉身碎骨。
那么,现在关键点有几个:
1.赃物:山南头旧砖窑里藏匿的农机,是“农机站案”最直观的物证,必须尽快确认并控制起来,防止被转移。
2.人证:老赵、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知情但不敢发声的基层干部或群众。需要谨慎接触,争取瓦解对方阵营,获取更多旁证。
3.资金链:U盘里的账目虽然清晰,但毕竟是内部记录。需要与银行流水、公司实际控制人等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形成无可辩驳的证据链。这需要金融、司法等专业力量的介入。
4.保护伞:那个神秘的“上面的人”,是最大的变数。不把他挖出来,即便打掉了王猛,也可能只是断其枝叶,未伤根本,甚至可能遭到疯狂的报复。
李双林的大脑飞速运转,一个更加清晰和冒险的计划逐渐成型。
他不能再单打独斗了!他必须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多线并进!
首先,他再次拿出了那部老旧的功能机,斟酌词句,给省报记者林燕发送了第二条短信。这一次,他提供了更具体、也更震撼的线索——“青云镇惊现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疑云,数千万高速公路补偿款可能被侵吞,代号‘青城项目’,关键人物副镇长张万和已‘被猝死’灭口。”
他相信,以林燕的职业敏感和背后的省报能量,这条信息足以引起她的高度重视,甚至可能推动更高层面的关注。舆论,是他目前能撬动的、来自体系外的最大力量。
其次,他需要和陈静进行一次开诚布公的、但必须极其谨慎的沟通。陈静是体制内他现在唯一可能争取到的助力。他不能直接交出U盘,但他可以“引导”陈静去发现“青城项目”的疑点,让她主动将调查方向转向那里。同时,他需要说服陈静,动用纪委的力量,去查封山南头旧砖窑的赃物,并秘密调查与“青城项目”相关的公司账户。
这步棋风险极高。陈静是否绝对可靠?她能否对抗可能出现的压力?如果她失败,或者她本身就是对方的人,那李双林将万劫不复。
但眼下,他别无选择。他必须赌一把,赌陈静作为一名纪检干部的党性原则和正义感。
最后,是关于周国良。这位前书记,是他手中可能用来对付“保护伞”的奇兵。联系周国良的风险最大,必须放在所有铺垫都做好,即将总攻的时刻。他要确保当周国良出手时,能一击致命,而不是打草惊蛇。
理清了思路,李双林感到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和肃穆。他看了一眼窗外依旧连绵的雨幕,眼神变得无比坚定。
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了四个字:全面反击。
然而,就在他准备开始行动,思考如何与陈静进行下一次“偶遇”或“汇报”时,房门被敲响了。
不是陈静那种带着公事公办的力度,也不是房东老太太絮絮叨叨的节奏,而是一种带着几分犹豫和怯懦的、轻轻的叩门声。
李双林心中一凛,警惕地走到门后,压低声音问:“谁?”
门外沉默了一下,然后传来一个他有些熟悉,但此刻听起来异常沙哑和紧张的声音:
“李……李镇长……是我……老赵……赵爱国……我……我有要紧事跟您说!天大的事!”
老赵?他怎么会找到这里?而且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李双林的心瞬间提了起来。是老赵真的带来了至关重要的消息?还是……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日惊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