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唯有太行山的寒风在山谷间呜咽。新二团驻地,却涌动着一股压抑而炽热的战意。宋兴华站在团部指挥所前,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战士们,坚毅的面庞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棱角分明。
“命令,各部按预定计划,出发!”宋兴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通过电讯科的电台,清晰地传达到三位前线指挥员和每一位连排长耳中。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声的敬礼和迅速转身没入黑暗的身影。三支利剑,悄无声息地出鞘,直指日寇盘踞的三个据点。
后勤保障连的177辆卡车早已准备就绪,根据三支作战队伍的规模分成了两小一大的三个车队,驾驶员们都是精挑细选的老兵,凭借着对路况的熟悉和过硬的驾驶技术,即使在无月之夜,也能保持车队基本无声行驶。轮胎裹上了粗布,发动机进行了维护以降低噪音。战士们沉默地登车,武器装备被小心固定,避免磕碰。
李大同率领的段村攻击部队率先出发,卡车沿着崎岖山路向武乡县方向迂回。车厢里,守备一连的战士们抱着枪,闭目养神,但紧绷的肌肉和均匀而轻微的呼吸显示他们随时可以投入战斗。防空反坦克一连的Flak 38高射炮被巧妙地隐藏在卡车上,覆盖着伪装网。山炮一连的105mm九九式山炮则拆解成部件,由骡马和战士们共同驮运,力求隐蔽。
紧接着,陈峰的蟠龙镇攻击部队也动身了。M2HB重机枪沉重的枪身和三角架被分开携带,山炮二连的24门75mm九四式山炮数量众多,但得益于相对较轻的重量和熟练的操炮技巧,行军速度并不慢。
最后出发的是赵勇指挥的东阳关主攻部队。师直属炮营的三个炮兵连是重中之重,75mm、105mm山炮以及那几门珍贵的120mm榴弹炮是攻坚的关键。步兵二连、三连负责合围,一连则像警惕的猎犬,时刻监视着黎城方向可能出现的援敌。庞大的车队分成三股洪流,融入太行山的夜色之中。
电讯科科长张平乘坐了一辆卡车,带着几个电讯骨干前往榆辽边境设置中转站,确保各部队指令上传下达畅通无阻,如同一张无形的神经网络,将分散的部队与指挥中枢紧密相连。三支队伍每一支都带上了一个电讯小组,负责布置野战电话,方便总指挥与各部联络。
宋兴华站在全景地图前,半径90公里的战场态势清晰地呈现在他脑海中。三个光点代表着三支队伍,正缓缓而坚定地向着代表日军据点的红色标记移动。雷达预警功能安静运行,暂时没有发现大规模敌军异动。他微微松了口气,但精神依旧高度集中,他知道,真正的考验在天亮之前。
夜晚八点半左右,李大同部抵达段村据点外围预定攻击位置。
段村据点规模不大,但结构典型:中心一座三层主炮楼,四周环绕着矮墙、壕沟和几个土木结构的碉堡、地堡,探照灯有气无力地扫视着周围。
战士们无声无息地下车,展开战斗队形。山炮一连的炮兵们在距离据点约1500米的一处反斜面阵地上,紧张而有序地组装着105mm山炮。粗大的炮管在夜色中泛着冷光。
李大同趴在前沿观察位,借着微弱的星光和据点探照灯的光线,再次确认了目标方位。他拿起身旁的野战电话低声道:“山炮一连,目标,中心主炮楼底层,一号装药,一发试射!”
“明白!”山炮一连连长杜平川的声音传来。
片刻沉寂后,“轰!”一声沉闷的巨响划破夜的宁静!一枚105mm高爆弹带着死亡的尖啸,精准地砸在了主炮楼的底部!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砖石木屑横飞,整个炮楼剧烈摇晃了一下,底层的射击孔瞬间哑火!
“命中!效果良好!全连急促射!打掉那个乌龟壳!”李大同兴奋地低吼。
紧接着,12门105mm山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咆哮!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主炮楼!爆炸声连绵不绝,火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坚固的砖石炮楼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显得脆弱不堪,一层接一层地被炸开、坍塌,浓烟滚滚!
据点内的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毁灭性打击打懵了。残存的二十多名日军和少量伪军惊慌失措地从残破的工事和营房里跑出来,试图寻找掩护和组织反击。
“防空反坦克一连!前进!给老子平射!扫清外围!”李大同下令。
12门Flak 38 20mm高射炮被推到了前沿阵地,炮口放平。这种原本用于防空的利器,在平射状态下,对付土木工事和轻装甲目标有着恐怖的效果。
“咚咚咚咚咚……”高速射速的炮声如同撕裂布帛!20mm的穿甲爆破弹如同死神的镰刀,轻易地撕开了外围的矮墙、碉堡。任何被盯上的目标,无论是沙袋掩体还是砖石结构的角楼,都在瞬间被打得千疮百孔,轰然倒塌。试图操作九二式重机枪反击的日军射手,连人带枪被精准的火力撕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横扫晋察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