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八个这样的据点被连根拔起。当最后一个据点的膏药旗在火焰中化为灰烬时,宋兴华脑海中清晰地响起系统提示:【战斗胜利(连级规模),获得军功值。缴获物资可供给约100人,额外获得军功值1000。】类似的提示累积叠加,七天下来,竟带来了点军功值的进账!卡车后厢里,堆满了缴获的550多支各色步枪、12挺歪把子轻机枪、16支八九式掷弹筒和宝贵的六吨粮食。每一次战斗,都像是一次淬火,让新加入的老兵们迅速见识到了新二团强悍而高效的战斗力,眼神中的陌生感渐渐被认同和炽热的战意取代。
然而,当宋兴华的手指在地图上移向更远处的一些游击支队时,一份来自旅部的紧急电报,带着严厉的口吻,如同冷水般泼了下来:
“新二团宋兴华:闻你部近日频繁‘活动’,‘收获’颇丰。扩编之心可嘉,然需严守组织纪律!各部兵员调动,自有统筹,岂容你如此‘化缘’?此风断不可长!即刻停止一切此类行为,专心整训已有部队!若再逾矩,严惩不贷!——陈赓”
电报纸在宋兴华手中被他翻过来覆过去的看了好几遍,仿佛能感受到旅长那洞悉一切又带着警告的目光。旅部一直在看着!哪怕这种“化缘”看似双赢,也触碰了无形的红线。他深吸一口带着硝烟和黄土味的空气,缓缓吐出,将地图上那些尚未触及的游击支队位置用力划掉。“收手。” 他对身边的警卫员吐出两个字,语气里带着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对纪律的服从。适可而止,这是旅长的告诫,也是现实的要求。七天的疯狂“化缘”就此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总政科的招兵工作在小柳乡及其周边村镇如火如荼。“打鬼子!跟着新二团宋团长!” 这口号像长了翅膀。宋兴华在小柳乡连战连捷、对百姓秋毫无犯、甚至能弄来珍贵药品(磺胺)的名声早已传开。当招兵的干部往村口一站,青壮年们便踊跃报名。七天,417名满怀热血的新兵,带着家人的期盼和朴素的爱国心,走进了小柳乡军营。
宋兴华被旅长“警告”后回到小柳乡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整个军营如同一个巨大而沸腾的熔炉。嘹亮的号子声、教官严厉的呵斥声、武器操练的金属碰撞声、沉重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震得地面都在微微发颤。
训练场上,陈大海、孙同他们这些教导队的骨干,个个嗓子嘶哑,眼睛熬得通红,像上了发条的机器,在队伍中来回穿梭。新兵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对着草人靶子一次次凶狠地突刺、格挡、突刺!汗水浸透了他们单薄的军装,顺着下巴滴落在脚下的黄土地上,砸出小小的深色印记。有人虎口被粗糙的枪柄磨破,鲜血染红了缠手的布条,却咬着牙一声不吭,动作依旧凶狠凌厉。体能训练更是残酷,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教官“快!快!再快一点!鬼子就在后面!”的咆哮声中,绕着崎岖的山路疯狂奔跑,肺像要炸开,双腿如同灌铅,但没人敢掉队。连那些刚来的、从友军“化缘”来的老兵,也被这种近乎疯狂的训练强度所震撼,收起最初的些许轻视,咬着牙融入其中。
“拼!都给老子拼!” 林桓的吼声像炸雷,他一把扯开自己的衣领,露出结实的胸膛,亲自示范着突击跃进的动作,尘土扑了他满头满脸,“想想那些被鬼子祸害的乡亲!想想你们手里的枪!练不死,上了战场就得死!”
原因无他,几乎每天,都有满载着新兵的卡车轰鸣着驶入军营。那些从771团、772团、769团等地“化缘”来的老兵,虽然同样穿着八路军的灰布军装,但眉宇间带着不同的风霜和更沉稳的气质,一下车就被早已望眼欲穿的教导队骨干们如获至宝地领走。这些不断涌入的、经历过实战的“种子”,让陈大海、林桓、冯瑞年他们这些未来的连长、排长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扩编的临近!机会就在眼前!能不能在即将到来的整编中,执掌一个属于自己的连队,带出一支响当当的铁军,就看现在能不能把这群新兵蛋子和老兵油子练成一块铁板!渴望如同烈火,灼烧着他们的心,也点燃了整个训练场的空气。
宋兴华在训练场边默默地看了一会儿。他看到张铁柱带着他的重机枪组,在特意划出的远距离靶场,对着千米之外山坡上模糊的目标进行着令人心悸的长点射,沉重的枪声如同闷雷滚过山谷。他看到赵勇和周大龙在炮营的简易观测训练场上,对着插着不同颜色小旗的位置,语速飞快地报着各种参数,一群年轻的炮兵苗子拿着算盘和简陋的测距仪,紧张地计算着,额头冒汗。他看到王二柱的特战侦察排如同鬼魅般消失在营地边缘的山林里,进行着渗透和捕俘训练……一股沉甸甸的、带着钢铁气息的力量感,在这片黄土坡上孕育、升腾。
“电讯科那边怎么样?” 他问身边的赵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亮剑:横扫晋察冀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横扫晋察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