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帝都,银装素裹。
在国家大会堂,以及国家戏剧院等相关演出和接待区域里,到处可见红毯铺地,中英两国国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的景象。
随着英吉利首相专机降落在帝都国际机场时,全球媒体的长枪短炮早已严阵以待。
龙国央视进行了全程直播,主持人以庄重的语调介绍着这次访问的“重要意义”。
龙国日报:《龙英文化交流大会今日开幕,共促文明互鉴》!
央妈:《英首相抵达帝都,中英关系开启新篇章》
龙国文娱:《英皇家艺术团新世纪首访龙国,东西方艺术文化大碰撞》
对本次英吉利方的来访,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可远在欧洲的BBC和泰晤士报等西方媒体,他们的嘴脸却是带着惯有的傲慢语调。
BBC:《西方先进艺术文化对古老东方文明的启迪》
泰晤士报:《皇家艺术团隆重出访,到底是怎样的艺术震撼到了那个古老东方的龙国》
这些都还算客气的了,如果把视线转回国内的娱乐媒体小报内容上,这里的东西真是谁看谁会被激到满肚子气来。
《惊!英皇家艺术团首席竟有皇室血统》
《深度揭秘:英吉利艺术团的百年传承》
《对比之下,我们的节目简直弱爆了》
《西方艺术的巅峰,东方难以企及?》
《独家:英艺术团节目单曝光,震撼程度超乎想象》
这些标题党文章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来了无数骂声。
有网友愤怒评论:“这些媒体跪久了站不起来了是吧?”
但不得不说,这些小报的拱火真的恶心到了不少人。
……
与此同时,微博上#东西方文化孰强孰弱#的话题引爆全网:
支持东方文化的网友:
“五千年文明底蕴是白给的?京剧、书法、国画,哪样不是艺术瑰宝?”
“要知道,我国着名钢琴大师钟离钟老的成名作,《东方古国》那可是曾经让维也纳金色大厅全场起立鼓掌的存在呀!”
“呵呵,西方才多少年历史?暴发户也配谈文化?”
“我们的水墨画意境,他们看得懂吗?”
“坐等我们大龙国打脸英吉利,龙国yyds!”
而推崇西方文化的网友,同样火力全开在评论区里留下各种捧脚的话:
“承认别人优秀很难吗?芭蕾舞、交响乐,这才是国际通用艺术语言。”
“钟离都多大年纪了?西方年轻艺术家早就超越了好吗?”
“看看人家的创新精神,我们还在啃老本。”
“艺术需要自由创作环境,这方面西方确实更胜一筹。”
“实话实说,我们的文化输出就是不如人家。”
当然,其中还是有不少理性分析的网友,可惜他们的话题在网上停留的时间太少太少了。
“文化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特色不同。”
“重要的是交流互鉴,不是争强好胜。”
“希望这次大会能真正促进理解,而不是变成擂台赛。”
“期待龙国年轻艺术家的表现,比如齐磊的《大河之舞》。”
这场论战持续发酵,让这条话题的阅读评论量很迅速的突破过了十亿大关。
朝着更猛地数据飞快暴涨而去……
……
这天,在国家戏剧院内外,安保级别达到了最高规格。
红毯两侧,中外记者挤得水泄不通。
英吉利首相在龙国领导人陪同下步入会场时,闪光灯几乎将冬日的昏暗完全照亮。
开幕式上,龙国方面展示了精心准备的节目。
从古老的编钟演奏到创新的数字敦煌舞,每一个节目都展现着东方文明的深厚底蕴。
英吉利皇家艺术团团长威廉姆斯爵士表面赞赏,眼底却闪过一丝不以为然。
前三天的官方交流暗流涌动。
在国家大剧院参观龙国的欢迎演出时,英方代表对龙国的舞台技术表示“惊讶”:“没想到你们的设备如此先进。”这话听着是夸奖,实则带着居高临下的意味。
到了造访的第三天,交流进入核心环节——音乐专场。
只见国内钢琴界泰斗,现年已经85岁高龄的钟离大师登场时,整个剧院全场观众几乎都起立致敬到。
而他演奏的《东方古国》融合了古琴韵律与现代和声,描绘出一幅磅礴的东方画卷。
龙国媒体不吝赞美:
“钟老宝刀未老,一曲《东方古国》尽显大师风范!”
“这就是文化自信!西方人永远弹不出这种韵味!”
然而西方媒体的报道却截然相反:
“陈旧乏味,龙国钢琴艺术停滞不前”
“缺乏创新精神,只会重复古老旋律”
等到了演出的互动环节,龙国这边接连派了三位国内年轻有为的钢琴家相继登场,还别说,他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
每个人的演奏都赢得满堂彩的程度,就不知道这里面是否真的如此,还是略带恭维的礼貌性致敬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以舞成名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以舞成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