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上东区,帕克大道。这里的空气仿佛都经过精心过滤,带着金钱和权力的冷冽香气。光可鉴人的橱窗里陈列着不属于凡尘的奢侈品,修剪完美的行道树如同沉默的卫兵。
这里是世界的标杆,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也是克里斯最初的、华丽而冰冷的牢笼。
她的父亲,威廉·希尔(William Hill),是美国东海岸声名显赫的房地产大亨。他的帝国由矗立在曼哈顿、波士顿、迈阿密天际线的摩天大楼构成,每一块玻璃幕墙都反射着资本冷酷无情的效率与力量。希尔家的顶层复式公寓,占据着俯瞰中央公园的绝佳位置,其奢华程度堪比一座小型宫殿。
意大利大理石地板光洁如镜,墙上挂着价值连城的现代艺术真迹,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纽约最昂贵的一片绿意盎然。年幼的克里斯,像一件被精心呵护、价值连城的瓷器,被安置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堡垒里。她拥有最好的保姆、最昂贵的玩具、最顶尖的私立学校(那里的孩子姓氏都带着古老财富的印记)。
然而,这座“宫殿”冰冷得没有一丝人间的温度。父亲威廉,是一个被事业野心和资本游戏占据全部身心的男人。他对女儿的爱,表达方式是源源不断的物质供给和无止境的高标准要求——餐桌礼仪必须无可挑剔,谈吐必须优雅得体,成绩单必须全是A+,课外活动必须体现“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通常是去他资助的慈善晚宴露个脸)。他期望克里斯成为希尔家族完美的继承人,一个精通资本运作、懂得在华尔街舞会和顶级俱乐部里游刃有余的“名媛淑女”。
父女之间,隔着厚厚的财务报表、永不停歇的商业谈判电话,以及父亲眼中永远在评估风险和收益的冰冷算计。克里斯记忆中最清晰的父亲形象,是他在巨大红木书桌后蹙眉沉思的侧影,雪茄的烟雾缭绕着他,混合着高级须后水的冷冽香气,构成一种疏离而威严的气场,让她本能地感到敬畏,却难以亲近。
真正赋予克里斯灵魂色彩、点燃她内心火焰的,是她的母亲,浅井真纪子(Makiko Asai)。这位出身京都书香门第、毕业于哈佛政治学系的知性女性,是克里斯混沌世界里唯一温暖而明亮的光源。真纪子在哈佛期间就以对东亚政治格局的深刻洞察和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犀利批判而闻名。嫁给威廉后,她并未沦为上流社会的花瓶贵妇,而是在纽约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担任客座教授,并坚持写作,针砭时弊。在父亲缺席的漫长时光里,是母亲那间堆满书籍、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房,成为了克里斯真正的乐园和精神港湾。
那里没有钻石的炫目,只有满墙的书籍——从厚重的历史典籍到前沿的政治期刊——散发出的、令人心安的智慧气息。真纪子从不把克里斯当作懵懂孩童。她会抱着小小的女儿,坐在舒适的沙发里,指着摊开的《纽约时报》或《经济学人》,指着关于华尔街高管天价薪酬与普通工人收入停滞的对比报道:
“克里斯,你看,帕克大道的橱窗之外,是无数人辛勤工作却看不到希望的挣扎。财富的分配,有时并不遵循公平的法则。”
她指着关于中东战乱中流离失所儿童的照片:“权力,如果被滥用或掌握在错误的人手中,就会变成碾碎无辜者希望的机器,制造人间地狱。”
她指着关于阿巴拉契亚山区贫困或锈带城市衰落的深度调查:“记住,我的小月亮,真正的力量,不是来自你父亲建造的那些冷冰冰的混凝土森林,而是来自对苦难的理解、对责任的担当、以及改变不公的勇气。”
母亲的书架,本身就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旁边,是卡尔的《资本论》;讲述华盛顿、杰斐逊等建国之父光辉事迹的传记旁,是揭露“水门事件”丑闻内幕的《总统班底》。克里斯像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这些截然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思想。
十岁那年,她躲在母亲书房,偷偷读完了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第一次理解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戕害和环保主义的沉重使命;十一岁生日,她央求母亲送的礼物,不是珠宝或名包,而是厚厚一册《美国宪法》和《联邦党人文集》的合订本,并在扉页上歪歪扭扭却无比郑重地写下:“克里斯芒娜·希尔藏书”。
然而,这座镀金鸟笼的窗户并非完全封闭。在母亲的刻意安排下,克里斯得以短暂地、惊鸿一瞥地看到窗外的世界,看到帕克大道精心粉饰的繁华之下,那令人心悸的真实。
九岁那年,一次由母亲“朋友”(后来克里斯知道是公益组织的人)带领的“城市探索日”。她们没有去第五大道购物,而是深入了哈莱姆区。破败的公寓楼墙皮剥落,锈迹斑斑的消防梯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倚在墙角,眼中是迷茫与不甘交织的光。社区中心里,那些因营养不良而显得格外瘦小的孩子们,眼神却异常明亮,带着对未来的懵懂渴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十八岁,是大统领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十八岁,是大统领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