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狗小组试验爆燃的烟尘尚未完全散去,周铎余党的攻讦和随之而来的安全整肃,如同冰冷的秋雨,浇熄了“微光计划”刚刚燃起的星星之火。旧库房改建的“微光工坊”被贴上了封条,许多进行到一半的试验被迫中断,参与项目的工匠们情绪低落,空气中弥漫着挫败与不甘。
凌云站在被封的工坊前,面色平静,内心却如海潮翻涌。姚广孝的警示言犹在耳——“星光之下,必有影长”。他过于急切地播撒火种,却忽略了保护它们免受风雨的必要。分散、隐蔽的模式,固然减少了目标,但也使得每个“微光”小组更加脆弱,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必须改变策略。不能只满足于星火微光的自发探索,必须建立一个更强韧、更高效的核心,一个能够汇聚微光、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力量的“中枢”。
他的目光投向了天工院深处,那几间一直由格物堂直接掌管、守卫最为森严的工棚——那里存放着蒸汽机的原始模型、后膛炮的预研资料、精密加工的核心设备,以及……那台仍在不断改进、已能稳定驱动鼓风机的大型蒸汽机。
一个更大胆、也更危险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他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研发中枢”——一个集研究、试验、小批量试制于一体的核心机构。它必须拥有更强的独立性、更高的保密等级、以及更稳定的资源供给。它不能再像“微光计划”那样完全隐匿于生产,而应该半公开地存在,但其核心活动和真实目标,必须被层层包裹起来。
数日后,凌云带着一份新的方案,求见了马三宝。
“公公,前次事故,凌云管理不善,甘受责罚。”凌云开门见山,先承其责,“然,‘微光’之策,本为锤炼技艺、储备将来。今虽受挫,其方向未谬。若因噎废食,实为可惜。”
马三宝眯着眼,不置可否:“先生之意是?”
“凌云恳请,于天工院内,另设‘云枢阁’。”凌云呈上方案,“此阁明面上,专司改良现有军械、研制新型攻守城具、并汇总分析各作坊生产技术难题,为王爷军工大业提供咨议——此乃周铎等人亦难直接反对之务。”
马三宝翻阅着方案,看到其中列举的诸如“巨型投石机优化”、“巢车改进”、“防火弩箭研制”等项目,微微颔首。这些确实是当前战事所需,且听起来稳妥。
“然其暗中,”凌云压低了声音,“‘云枢阁’将汇聚各坊顶尖巧匠与格物堂精英,继续‘微光’未竟之业!以军械改良之名,行技术攻坚之实!蒸汽机、后膛炮、精密加工之核心研究,将移入此阁,获得更好庇护与资源!”
他进一步解释:“云枢阁之产出,明暗两条。明线,乃切实可用的军械改进,用于堵众人之口,安王爷之心;暗线,则是关乎长远之技术突破,此乃我辈真正之目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马三宝眼中精光闪烁,仔细权衡。凌云此举,是在钢丝上跳舞。既要拿出眼前的功劳应付各方,又要偷偷积蓄未来的力量。风险极大,但一旦成功,回报亦无可估量。
“……可知此事若泄露,是何等干系?”马三宝缓缓道。
“凌云一力承担!”凌云语气决绝,“然,若成,则王爷麾下,武备将永居天下之首!纵有风险,亦值得一搏!且,‘云枢阁’由公公您直接掌控,一应人员物料进出,皆需公公手令,如此,亦可绝周铎等人之口实。”
将“云枢阁”置于马三宝的直接管理之下,这既是一种交底和捆绑,也是一种寻求庇护的策略。
马三宝沉吟良久。凌云描绘的远景,以及将控制权交予他的提议,最终打动了他。
“罢了。便依你之策。”马三宝终于点头,“‘云枢阁’可设,然务必谨慎!人员遴选,宁缺毋滥!一应物耗,需有明目!若再出纰漏,咱家也保不住你!”
“谢公公!”凌云心中大石落地。
有了马三宝的首肯和支持,“云枢阁”的筹建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地址选在了天工院最深处、倚靠山壁的一处独立院落,原本是存放重要物料的库区,易守难攻,便于保密。
人员遴选极其严格。凌云从原“微光计划”成员、各坊技术骨干以及格物堂最优异的学徒中,精心挑选了三十余人。首要标准并非技艺最高,而是心性沉稳、口风严紧、且对技术创新有真正热情。李三狗、李小柱、石锁等人自然在列。
“云枢阁”对外宣称的职责,正如凌云所计划的那般,是研究“大型军械”和“生产技术革新”。为此,凌云也确实安排了两组人,专门负责改进投石机和总结推广新型砂之类的技术,并且定期拿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成果”向上汇报,以掩人耳目。
然而,在其核心区域,进行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工作。
大型蒸汽机被迁移了进来,继续着提升功率和稳定性的试验。 后膛炮的项目再次启动,但重点不再放在整体设计,而是专注于最基础的子问题:高强度螺纹的加工刀具设计、闭气环材料的耐压测试、整体炮身结构的应力分析…… 精密加工小组获得了一批更好的物料,开始尝试制造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更复杂的齿轮。 甚至还有一个小组,开始根据凌云提供的模糊概念,研究一种利用齿轮和刻度进行复杂计算的“分析机器”的雏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