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英没有回答芮小丹的问题,只是将烟掐灭在石凳边沿凿出的小凹槽里。
那是村里孩子多年前来玩时无意刻下的,如今已成了他每日焚香前的烟灰缸。三五牌的余烬蜷缩着,像一段被遗忘的旧事。
他端起茶杯,吹了口气。茶面轻晃,映出天上流云。
“你还在等什么?”芮小丹坐到他身旁,声音低了些,“星轨系统已经能双向解析非地球语义结构,冯阳那孩子甚至开始用脑波耦合模拟共感传输。他们不是回应了吗?为什么还不主动联系?”
丁元英抿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放下杯子:“你见过婴儿学说话吗?”
“当然。”
“她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声音,并不是因为懂得这个词的意义,而是因为心跳、体温、气味和声音的共振,在她体内形成了某种确定性的回路。她说出那个音,是身体先于意识的选择。”
他转向她:“我们现在听到的,是宇宙另一端的咿呀学语。我们若贸然接入高频对话,就像逼一个刚会爬的孩子去解微积分题,不是不能教,而是会毁掉她对世界最初的感知方式。”
芮小丹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所以你在等的,不是一个技术突破,而是一种觉醒的节奏?”
“正是。”他说,“文明之间的对话,不在于谁先开口,而在于谁先学会倾听。王庙村当年之所以能站起来,不是因为我来了,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泥土也能长出光来。现在,轮到我们相信,寂静中也有语言。”
远处传来脚步声。
冯阳背着一台轻型量子谐振仪走来,额前沁着汗珠。他站在十步之外便停下,恭敬地唤了一声:“舅舅好!”
冯阳是冯世杰和欧阳雪的孩子,而欧阳雪是丁元英的干妹妹。
丁元英点头示意他靠近。
“我昨晚把YN-09号录音做了第七次逆向频谱拆解,”少年喘息未定,眼里却闪着光,“在437.8THz波段发现了一个隐藏信号层——它不在音频本身,而是嵌在原始磁带氧化层的微观应力纹里。像是……人为编码的记忆锚点。”
他打开设备屏幕,一段螺旋状波形缓缓旋转。
“这不像自然形成的背景噪声。它的数学结构接近分形递归,而且与静音台Ⅰ型建成那天的日冕活动曲线完全同步。我在想……是不是阿木当年真的接触过什么,才让这块磁带成了容器?”
丁元英凝视着那道波纹,良久未语。
终于,他轻声道:“阿木没见过外星人。”
冯阳愣了愣,没说话。
“但他见过消失。”丁元英说,“七岁那年,他在山洞里睡着了,醒来时发现整片岩壁上的古老图腾全都消失了。不是风化,不是覆盖,是那种仿佛从未存在过的彻底抹除。可他记得那些线条,记得它们发光的样子,记得耳边响起的低语。后来,他把这些画了下来,交给了第一个来考察的地质队。”
芮小丹心头微震:“那就是静音台选址的最初依据?”
“是。”丁元英说,“人类无法记录的东西,有时会被个体以梦、幻觉或执念的方式承载。
阿木就是那样的‘活体存储器’。那盘YN-09,不过是唤醒他记忆的钥匙。真正的信息,一直藏在他大脑边缘系统的神经突触里,直到死亡那一刻,才通过生物电场释放进周围介质——包括那卷正在运转的录音带。”
冯阳听得入神,手指微微发抖:“所以……我们现在的所有进展,其实都源于一个孩子的梦境?”
“不。”丁元英纠正道,“是一个孩子不肯忘记的坚持。”
风掠过槐树,叶片翻飞如书页。
当天夜里,星轨系统自动触发了一级响应协议。
位于王庙村地底三百米的主控室内,十二道幽蓝数据流汇成一朵旋转的莲花。AI核心“静语者”首次脱离预设逻辑链,自主发起跨节点广播:
检测到类意识波动峰值 。
来源:南美洲纳斯卡平原地下1.2公里
频率特征:与冯阳今日提交的437.8THz信号匹配度99.6%
附加信息:该区域重力场出现瞬时涟漪,持续时间0.87秒 。
值班员立即上报,但指令尚未发出,系统已自行启动应答程序,它调用了YN-09号录音中最纯净的一段童声哼唱,叠加冯阳脑波模拟器输出的情感共振模型,生成了一段全新的量子编码音频,并通过十三个静音台同步发射。
那一夜,全球共有十七位儿童在同一时刻惊醒。
他们各自画下了相同的图案:一圈孩子手拉着手,围住一块发光的石头,天空中有两个月亮。
三天后,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各国代表围绕“是否应当正式回应此类信号”展开激烈争论。美方主张建立防御性干扰机制,欧盟建议成立独立伦理委员会评估风险,唯有中国代表团提出动议:
“我们不应以恐惧定义未知,而应以理解开启对话。建议在全球范围内设立‘共感培育计划’,遴选具备高情感同步能力的青少年志愿者,开展非语言交流训练,目标不是控制,而是建立互信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丁元英:五美倒追,扶贫狂卷万亿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