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路远被刺耳的哨声惊醒。窗外,十几名武警正在清理镇政府大院的淤泥,高压水枪冲在红砖墙上,发出鞭子抽打般的脆响。
省里大领导要来!老徐端着搪瓷缸推门进来,茶叶梗沾在缸子边缘,周部长车队八点到,郑书记让你马上去会议室。
路远抹了把脸,发现桌上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还是那件被洪水泡过的,但苏晓棠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让发黄的衣领重新恢复了洁白。他系到第三颗纽扣时,摸到内侧有个小小的凸起,翻开来才看见是枚用红线绣的五角星,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郑卫国正在训话,面前的烟灰缸堆了七八个烟头:......所有受灾群众安置点再排查一遍,有怨言的立刻安抚。各村的《感谢信》必须今天中午前交到党政办,要按手印!
看见路远,郑卫国掐灭烟头走过来。两人身高相仿,但郑卫国刻意贴近时,微微隆起的腹部还是给路远造成了压迫感。
小路啊,周部长点名要听你汇报。郑卫国替他整理并不存在的衣领褶皱,烟草味混着口香糖的薄荷气息喷在脸上,记住,救灾物资分配是你提出建议,党委集体决策。
路远点头,余光瞥见党政办主任马有才正在角落拨算盘,算珠碰撞声里夹杂着模糊的数字:方便面少报两百箱......帐篷差额补到医疗物资里......
对了,郑卫国突然压低声音,你那个同学小林记者,今天也跟调研组一起来?
只是采访过,不算同学。
省报的笔杆子,要搞好关系。郑卫国拍拍他肩膀,力道大得像是要把他钉进地板,待会儿你重点介绍中心小学重建,县教育局答应特批三十万。
路远想起苏晓棠说过,洪水前学校打报告要五十万修屋顶都没批下来。
---
七点五十分,全镇干部在政府大院列队。郑卫国特意换了件新衬衫,领口勒出两道红痕。路远站在班子成员末尾,发现老徐穿着褪色的老式军装站在后勤队伍里,胸前的军功章擦得锃亮。
来了!有人低声喊道。
三辆黑色奥迪缓缓驶入大院。第二辆车门打开时,路远呼吸一滞——周明康还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但两鬓比三个月前在组织部时更白了。副部长目光扫过迎接队伍,在路远脸上停留了半秒,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周部长一路辛苦!郑卫国小跑上前握手,清溪镇全体干部群众......
先去受灾最重的地方。周明康直接打断,转向路远,你带路。
车队驶向龙王庙村的路上,路远和周明康同车。狭小的空间里,他能闻到副部长身上淡淡的墨水味——那是长期批阅文件的人特有的气息。
一个月了,习惯基层了吗?周明康突然开口。
路远斟酌着词句:正在学习如何把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官话学得倒快。周明康轻哼一声,递过份文件,看看这个。
那是省委组织部《关于加强年轻干部培养的若干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其中破格提拔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一条被红笔圈了出来。路远心跳加速,纸张边缘在他指腹下微微颤抖。
不是给你的。周明康收回文件,郑卫国今年三十九,在乡镇干了十六年。
路远品出了话外之音——郑卫国需要这个提拔机会,而他需要配合。
龙王庙村的惨状让调研组全体沉默。倒塌的房屋像被巨兽踩碎的积木,仅剩的几栋楼房墙上留着洪水浸泡过的深褐色印记,高度接近路远的肩膀。
水位到这里?周明康比划着。
最高到二楼窗台。路远指向远处一棵老槐树,枝丫上挂着塑料袋和破衣服,我们在这里救了六个孩子。
周明康突然走向正在清理废墟的村民。路远看见老徐跟在后面,悄悄往副部长手里塞了个牛皮纸袋。
路委员!清脆的女声从身后传来。苏晓棠带着学生站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孩子们举着写有感谢党恩的纸板。阳光穿过塑料棚顶,在她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路远正要介绍,省报的小林记者已经冲过来连连拍照。苏晓棠弯腰给一个男孩系鞋带时,小林突然抓拍路远帮她撩起垂落发丝的瞬间。
这张肯定上头版!小林兴奋地检查取景器,标题就叫《洪水冲不垮的爱》!
路远耳根发热,却看见周明康正若有所思地望着这边。副部长转身对郑卫国说了句什么,郑卫国的脸色顿时变得难看起来。
---
中午的汇报会在粮库举行。路远刚要坐下,周明康指了指身边空位:你坐这儿。
郑卫国的汇报滴水不漏,将抗灾成绩归功于县委坚强领导,问题则推给历史遗留因素。当提到救灾物资分配时,他突然咳嗽起来:这部分请路远同志详细汇报,他具体负责。
路远翻开笔记本。过去七天,他走访了全镇十七个安置点,每个数字都刻在脑子里:截止昨日,共接收救灾帐篷四百二十顶,已全部分配并公示。其中五保户优先保障两人一顶,其他受灾群众按家庭人口分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官途:青云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官途:青云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