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六月,成都的夏日闷热难当,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各大报馆的头版头条,都赫然刊登着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对中央社记者的重要谈话:
湘甫自欧洲归来,目睹列强之兴盛,反思我国之积弱,深感非统一军政、集中力量不足以御外侮、救国家...湘愿率先垂范,将军政军令交还中央,并愿将川军一律国家化,听候中央整编调遣...
这篇谈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川军各部队中激起千层浪。茶楼酒肆里,军官们交头接耳;军营校场上,士兵们窃窃私语。整军一事,这个数月来闹得沸沸扬扬的话题,终于由刘湘亲自定下了基调。
消息接连传来:刘湘已派出以刘航琛、关吉玉、卢作孚、何北衡为代表的川康军政代表团,前往南京与中央政府商谈整军事宜。与此同时,中央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开始向四川边境移动,整军已是箭在弦上。
在邛崃145师师部,饶国华手持报纸,眉头紧锁。阳光透过雕花木窗,在他布满老茧的手指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虽然他早就参加了多次刘湘主持的整军会议,也私下与主席深入交流过,明白中央整军是大势所趋,不是川康军能够抗衡的。更何况他的部队作为刘湘的绝对主力,还将借此机会吞并其他部队,实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但当真切地看到白纸黑字的声明,想到二十万川军将士的前途命运将由此改变,这位身经百战的将领心中仍不免泛起波澜。他拿起红蓝铅笔,在报纸上划下一道深深的痕迹。
传令,各团团长、直属部队主官明日到师部开会。良久,他放下铅笔,对侍立一旁的参谋长吩咐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重。
翌日的军事会议上,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军官们围坐在长条桌旁,一个个面色严肃。饶国华注意到,平时几个爱说笑的团长今天都绷着脸,只有几个年轻参谋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整军可能带来的变化。
师长,这整军到底要怎么整?咱们145师可是刘主席的主力,总不能被打散重组吧?一个团长终于忍不住,忧心忡忡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虑。
饶国华环视全场,目光如炬。他缓缓起身,双手撑在桌面上,声音沉稳有力:诸位不必过分担忧。整军是大势所趋,是为了抗日救国。但无论怎么整,我们145师是不会散的。要担心的是那些杂牌部队,说不定我们还能通过这次整军,实力还会有所提升!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所以从现在起,各部队要加强训练,把队伍给我练好了!等中央整军大员来的时候,不要丢了刘主席的脸!谁要是在这个时候懈怠,别怪我饶某人不讲情面!
会后,饶国华特意来到运输连的驻地。此时正值午后,烈日当空,操场上尘土飞扬。陈宇正在指挥部队进行战术演练,见师长到来,立即整队报告。
继续训练。饶国华摆摆手,示意部队继续操练。他与陈宇并肩站在训练场边,注视着士兵们在烈日下挥汗如雨。
陈连长,最近的报纸都看了吧?饶国华看似随意地问道,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操场上士兵们的动作。
报告师长,都看了。刘主席深明大义,令人敬佩。陈宇谨慎地回答,心中却在揣摩师长的来意。
饶国华点点头,又摇摇头:话是这么说,但整军之事,关系到我二十万川军将士的前途啊。今后部队的指挥、人事等权力都要收归中央,再想如以往那样自由调动军官,就没那么容易了。
他转过身,郑重地看着陈宇:趁着整军方案还未最终确定,我想给你动一动。你练兵有方,作战勇敢,是个难得的人才。我打算将你的部队与师特务连合并,成立特务营。你的连队改编为特务营二连,你任上尉连长。你看如何?
陈宇心中一凛,立即立正:全凭师长安排!
饶国华拍拍他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不过,光是升官还不够。咱们川军最大的问题就是装备太差,特别是重火力不足。即便是我们145师这样的主力,重武器也远远不够。以后归中央调遣了,出川面对别的部队,占不到便宜啊。
他沉吟片刻,忽然道:陈宇,我听说你在军需系统有些门路?
陈宇心中一动:报告师长,确实认识几个朋友。不知师长需要什么?
那就看你的本事能搞到什么重火力了!饶国华斩钉截铁地说,火炮、重机枪,有多少要多少!
属下可以试试。陈宇谨慎地回答。
饶国华眼睛一亮:需要多少活动经费,你直接找军需处长支取。这件事要尽快办,务必在整军完成前将装备到位!记住,此事关系全师未来,务必谨慎!
送走师长,陈宇立即着手准备。他先是修书数封,派人快马送往重庆兵工厂和21军军需处的老关系。信中措辞谨慎,但意思明确:急需重火力装备,价格好商量。随后,他亲自拜访了145师军需处长,支取了一笔特别经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守仓库,我在川军造王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