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的第一场雨,把郑州洗刷得发亮。
二七塔钟声敲过九点,“明远楼”二楼会议室却早已热气腾腾。
豫菜文化交流中心的选址论证会,正进行到第45分钟。长桌中央摊着一张1∶5000的城区地图,红色圆点标“市中心”,蓝色圆点标“文化区”,两色之间,被黑色水笔划出一道又一道箭头,像黄河支流,也像众人心里拉出的沟壑。
赵鹏站在落地窗前,西装外套搭在椅背,衬衫袖口卷至肘部,露出常年健身才有的清晰线条。他手里拿着激光笔,红点落在地图正中央。
二七商圈核心,丹尼斯百货北侧,一块待改造的旧批发市场。“3000平方米,一层临街,层高5.2米,可做多层LOFT;周边3公里常住人口42万,日客流15万;地铁1号线、3号线交汇,公交站点12条,停车楼500车位,夜里还能做夜宵外摆。”
他语速极快,每说一个数字,红点就在地图上游走一次,像在给资本指路,“租金每平米每天8元,看似高,可人流就是现金流,按日翻台2.5、人均180元算,一层餐区年收入能到2925万,三年就能收回装修成本。”
激光笔“咔”地熄灭,赵鹏扫视全场,目光像探照灯,扫到谁,谁就得接招。
李明远坐在对面,指间转着一支中性笔,速度越来越快,发出“哒哒”声;陈静雅抱着iPad,屏幕停在“文化区政策优惠”页面,眉心微蹙;王建业则把茶杯盖当陀螺,在桌面一圈圈旋转,仿佛要用摩擦力拖延时间。
沉默3秒后,陈静雅先开口。她把iPad转向众人,屏幕上是郑州文化片区航拍:碧沙岗公园绿意浓,河南博物院金字塔形屋顶在阳光下泛光,中原考古研究院、戏曲茶楼、非遗展示馆星罗棋布。
“文化区,地铁4号线直达,距博物院步行5分钟;省政府划定的‘非遗集聚带’,租金补贴每平米每月30元,连续3年;停车免费,节假日有专线巴士;周边3公里常住人口28万,日客流8万,但——”
她故意拖长音,点开另一张图,“游客占比42 %,文化消费意愿指数比市中心高27 %,愿意为一顿‘有故事的饭’多花12 %的钱。”
她合上iPad,声音轻却稳:“豫菜交流中心,首先是‘文化’,其次才是‘消费’。在博物馆旁,游客顺路而来,吃完能看展,看完再来吃,形成闭环;在市中心,人们吃完逛商场,买完衣服就忘了豫菜。我们要的是‘记忆’,不是‘路过’。”
赵鹏笑了笑,露出白得发亮的牙齿:“记忆不能当现金流。市中心15万人流,哪怕转化率只有5 %,日进店也有7500人;文化区8万,转化率就算10 %,才8000人。可租金差一倍,我三年回本,你五年回本,IRR差4个百分点,资本不会为‘情怀’买单。”
他顿了顿,把目光投向李明远,“李总,你说呢?”
中性笔在李明远指尖停住。
他抬头,视线穿过玻璃窗,落在远处二七塔尖——那座63米高的钟楼,曾被炮火轰掉塔顶,又被重建,像豫菜本身,断了又续,续了还得往上长。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不高,却带着后厨火焰的噼啪声:“我两边都想要——要人流,也要文化;要回本,也要回魂。”
他走到地图前,用蓝色水笔在“市中心”与“文化区”之间画一条虚线,“直线距离12公里,车程25分钟,能不能把‘中心’切开?主楼放文化区,强调体验;城市快闪店放市中心,强调消费;两店互通,会员通用,数据共享,成本分摊。”
话音落下,会议室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口的嘶嘶声。
赵鹏挑眉,第一次露出惊讶的神色;陈静雅眼睛一亮,iPad差点滑落;王建业停止旋转杯盖,抬头看向徒弟,眼角皱纹像扇子展开。
然而,想法很美,落地很硬。
赵鹏很快算出成本:两店同时开,装修+设备+租金,一期投资从6000万飙到1亿,现金流回正周期从5年拉长到7年;银行授信额度不够,必须追加股权融资,IRR跌到10 %以下,触及投资人底线。他摊手:“资本不是慈善,IRR低于10 %,我过不了投委会。”
陈静雅也有顾虑:两店并行,文化主线易被稀释,“快闪店”会不会变成“拍照打卡点”,而文化区沦为“深度游客”小众场?
她担心“文化”被“消费”牵着鼻子走,最终忘了来路。
争论再次陷入僵局。
墙上的时钟指向12点,雨停了,阳光从云层裂缝漏进来,照在地图那道蓝色虚线上,像给“折中方案”打上一道高光,也像在提醒:再美的蓝图,也得先找一块能落脚的地面。
王建业终于开口。
老人声音沙哑,却带着铁锅与铲碰撞的硬度:“我提两个条件:一,老厨来教学,得停车方便,市中心车位500个,节假日够吗?二,游客来学手艺,得待得久,文化区有博物馆、有公园,能留人;市中心只有商场,逛完就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豫菜春秋请大家收藏:(m.20xs.org)豫菜春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