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10年(唐睿宗景云元年,庚戌年)
八月庚寅日
官府派人前往裴巽府第调查询问,李重福突然赶到。洛阳县官驰马出城,禀报东都留守;众官员都逃跑躲藏起来,只有洛州长史崔日知率领部众讨伐李重福。
留台侍御史李邕在天津桥遇到李重福,当时李重福的随从已有几百人。李邕疾驰到屯营,告知士兵说:“谯王得罪先帝,如今无故进入都城,必定是要作乱;你们应当立功求取富贵。”又告知皇城使关闭各城门。李重福先赶赴左、右屯营,营中士兵向他射箭,箭矢如雨下。他只好返回赶赴左掖门,想夺取留守的兵力,见城门紧闭,大怒,下令放火焚烧。火还没点燃,左屯营的士兵就出击逼近,李重福走投无路,策马冲出上东门,逃到山谷中躲藏起来。第二天,东都留守大规模出兵搜捕,李重福投漕渠溺水而死。崔日知是崔日用的堂兄,因功劳被任命为东都留守。
郑愔相貌丑陋、胡须浓密,失败后梳起发髻,穿上妇人的衣服,躲藏在车里;被抓获后,受审时吓得双腿发抖,说不出话来。张灵均却神色自若,看着郑愔说:“我和这种人一同举事,失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与郑愔都在东都市被斩首。起初,郑愔依附来俊臣得以晋升;来俊臣被杀后,依附张易之;张易之被杀后,依附韦氏;韦氏败亡后,又依附谯王李重福,最终被灭族。严善思免于一死,流放静州。万骑士兵依仗讨伐韦氏的功劳,大多横行霸道,长安百姓深受其苦;睿宗下诏将他们全部外放为地方官,又停止从官户奴仆中选拔万骑士兵,另外设置飞骑,隶属于左右羽林军。
姚元之、宋璟以及御史大夫毕构上奏说:“先朝的斜封官都应当罢免废除。”睿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癸巳日,罢免的斜封官共计几千人。
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裴谈被贬为蒲州刺史。
追赠苏安恒为谏议大夫。
九月辛未日
任命退休的太子少师唐休瓃为朔方道大总管。
冬季,十月甲申日
礼仪使姚元之、宋璟上奏说:“已故中宗皇帝的神主,应当附祭于太庙,请将义宗皇帝的神主迁到东都,另立庙宇祭祀。”睿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乙未日,追复天后的尊号为大圣天后。
丁酉日,任命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的名称从此开始出现。
太平公主因太子李隆基年轻,起初颇为轻视他;不久后忌惮他的英武之气,想另立昏庸懦弱之人做太子,以便长久把持权势,多次散布流言,说“太子不是嫡长子,不应当立为太子”。己亥日,睿宗颁布制书告诫朝廷内外,平息不实言论。太平公主常常窥探太子的所作所为,哪怕是细微小事也一定会禀报给睿宗,太子身边的人,也往往有太平公主的耳目,太子深感不安。
追谥已故太子李重俊为节愍太子。太府少卿、万年人韦凑上书说:“对于没有受到赏罚的人,就通过评定品行、赐予谥号来褒贬他们。已故太子李重俊,与李多祚等人起兵入宫,中宗登上玄武门躲避,太子却坐在马鞍上指挥士兵,神态自若;等到他的部下倒戈,李多祚等人被杀,太子才仓皇逃窜。倘若当时宫中宿卫失守,那场灾祸简直不堪设想!第二天,中宗泪流满面,对供奉官说:‘差点就不能和诸位相见了。’当时的危险到了这种地步,如今圣朝以礼安葬他,追谥为节愍,我私下感到困惑。臣子的礼仪规定,经过宗庙必须下车,经过君主的位置必须快步走过。汉成帝做太子时,不敢横穿驰道。而李重俊在宫中起兵,骑马逼近御前,实在是太无礼了。如果因为他诛杀了武三思父子而赞赏他,那么起兵诛杀奸臣、尊崇君父是可以的;但他当时是想自己夺取皇位,这是和武三思争相叛逆,又有什么值得赞赏的呢!如果因为他想废除韦氏而赞赏他,那么韦氏当时叛逆的罪行尚未显露,君臣大义还没有断绝,没有中宗的命令就擅自废除皇后,是胁迫父亲废除母亲,这难道可行吗!汉朝的戾太子被江充的谗言所困,发怒杀死江充,虽然起兵交战,但并没有围攻逼迫君父;兵败而死后,直到他的孙子成为天子,才得以改葬,尚且谥号为戾。何况李重俊可以谥为节愍吗!我担心后世的乱臣贼子,会以此为借口,开启叛逆的源头,这不是彰善惩恶的做法,请更改他的谥号。李多祚等人跟随李重俊起兵,不能说是没有罪过。陛下如今赦免他们是可以的,但称之为‘平反昭雪’,也不妥当。”睿宗非常赞同他的话,但执政大臣认为制命已经颁布,不再追改,只是停止了对李多祚等人的追赠官职而已。
十一月戊申朔(初一)
任命姚元之为中书令。
乙酉日,将孝和皇帝(中宗)安葬在定陵,庙号中宗。朝廷商议认为韦皇后有罪,不应附葬于中宗陵寝。追谥已故英王妃赵氏为和思顺圣皇后,寻找她的安葬之地,却无人知晓,于是用皇后的礼服招魂,盖上夷衾,附葬于定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