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太空电梯奠基,地月运输链闭环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滩涂被晨雾笼罩,巨型起重机的钢铁臂架刺破雾霭,将最后一段“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轨道稳稳吊起。这段长百米、泛着暗银色光泽的轨道,在强光灯下流转着金属与纳米材料交织的纹理,最终精准嵌入海底混凝土基座——人类首座太空电梯的“地锚段”完成对接,轨道顶端延伸向天际的测试舱,在晨光中化作一颗闪烁的星子。
吴昊站在观礼台,望着轨道与海平面形成的锐角,天蛾的电子音在意识中清晰响起:“全段轨道强度测试完毕,抗拉伸系数达120GPa,可承受10万吨级载荷持续运输。真空管道内磁悬浮列车时速突破1.2万公里,地月单程耗时6小时17分,较火箭运输缩短92%。”
泽尔文明新派来的技术代表735伸出触须,轻触观礼台的钛合金栏杆,复眼反射着轨道的金属光泽。“泽尔第一座太空电梯用了50年走完从图纸到运行的路,”它的电子音带着数据化的赞叹,“你们从立项到奠基仅用3年,‘天蛾’的材料模拟系统将研发周期压缩了87%,这在星际文明发展史上都属罕见。”
吴昊的目光落在轨道表面的微观纹路的——那是用“星尘纳米集群”逆向技术改良的复合材料,天蛾通过解析星尘的自修复特性,让轨道在承受极限载荷时能自主调整分子结构,抗拉伸强度达到普通钢材的100倍,重量却减轻80%。真空管道内的磁悬浮系统则融合了鸾鸟平台的反重力引擎原理,通过强磁场构建“无摩擦通道”,彻底消除了火箭运输高达90%的燃料损耗。
“第一阶段优先开通货运专线。”吴昊转向身旁的军方代表,调出全息运输表,上面跳动的数字映亮了他的眼底,“每月5000吨运力,可满足月球基地星核炮的弹药补给、反物质储存罐轮换,以及‘盘古’号维修所需的特种合金供应。成本较火箭运输降低90%,效率提升10倍——这意味着月球防线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
奠基仪式的倒计时声中,首列磁悬浮测试舱载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沿着轨道缓缓攀升。舱体掠过云层时,地面指挥中心爆发出欢呼声:“舱内气压稳定在1标准大气压,温度恒定25℃,纳米隔热层性能达标!”屏幕上,测试舱传回的实时画面里,地球的弧线在下方缓缓铺展,蓝色的海洋与白色的云层,在舱体穿过平流层时化作流动的诗。
但暗流始终潜藏。天蛾的监测屏上,大鹰帝国的间谍卫星正以“轨道校准”为名,在电梯轨道50公里外频繁抵近,试图用激光雷达扫描轨道的材料密度。吴昊早有准备,工程队在轨道表层加装的“电磁伪装层”突然启动——通过高频磁场干扰,让对方的雷达回波呈现出“空心管道”的假信号,直径与材质参数全被置换为普通铝合金的数据。
“他们的卫星刚刚完成第三次扫描。”735调出截获的信号分析,触须因兴奋而微微颤动,“‘信号混淆算法’生效了,他们的数据库里,这轨道现在只是根普通的通信桅杆。”
吴昊望着测试舱消失在天际的方向,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栏杆。这座太空电梯从来不止是运输工具——它是地月防线的“主动脉”,是月球基地的“补给线”,更是未来深空舰队的“启航港”。有了它,月球星核炮集群能在24小时内完成弹药补充,“盘古”号的受损部件可实现“当日报修、次日更换”,甚至能支撑起大规模星际移民的前期筹备。
“通知技术组,三天后启动载人舱测试。”他转身对团队成员下令,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三个月内,让第一批太空军士兵通过电梯进驻月球前哨站,真正实现地月运输‘人货双通’。”
夕阳西沉时,轨道被镀上一层金边,如同一道连接天地的金色纽带,一头系着蓝色的地球,一头牵向银色的月球。吴昊知道,这根纽带将把地月防御力量拧成一股钢绳,当噬星族的终极威胁来临时,它输送的不仅是物资与人员,更是一个文明在星海中站稳脚跟的底气。
轨道顶端的测试舱已抵达近地轨道,舱内的五星红旗在微重力下舒展,仿佛在向宇宙宣告:人类的征途,从此有了更坚实的桥梁。
喜欢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8岁:外星智能体助我逆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