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小子把话说清楚!"
"各项税赋各有用途,若不如此征收,朝廷拿什么维持运转?拿什么赈济灾民?"
税制之事,自古皆然。无论是大唐还是后世,税赋之制又有哪朝哪代不繁杂难解?
李沐翻阅典籍,只见史册所载税目纷繁——田税、户赋、地租、捐纳、课税、调役、丁算、力庸、粮贡、榷布、铜钱......名目之多,令人眼花缭乱。
略加梳理,倒也窥得几分门道:
"税"从禾字,重在五谷实物,百姓田中所产即为税粮;
"赋"从贝字,重在铜钱货币,商贾经营所纳即为赋钱;
"算"从竹字,重在丁口人头,按人征收即为算赋。
仅此数端,便见百姓肩上税负何其沉重。
"老李!"李沐正色道:"我非谓朝廷不该征税,而是这征税之法大有偏颇——岂能将万钧重担尽压于赤贫百姓之身?"
"该当令那些坐拥良田千顷的豪族、日进斗金的商贾、食禄万石的官吏共同分担!"
"唯有如此,方能稍解黎民之苦,略均天下财富!"
"便说那长安城门税,专挑升斗小民收取,最是该废!"
李世民闻言勃然变色,眼中精芒暴涨。这番言论振聋发聩,字字皆是经国大道!
"此真社稷良策!"李世民郑重起身,袍袖无风自动:"李沐,尔今日为朕拔云见日矣!"
向来以"小子"相称的天子,此刻直呼其名,足见此事已超脱私谊,纯为国事而论。
"朕即刻下诏废除城门税!"
见天子从谏如流,李沐续道:"老李若行此政,臣敢断言——国库岁入非但不减,反将倍增!"
"何以见得?盖因那区区一文城门税,于百姓却是千斤重担。免去此税,乡民自会挑着粮米、扛着柴薪、携着布匹入城贸易。"
"市井繁荣则商税日增,此乃损小利而收大益之法!"
李世民闻言拊掌,顿觉豁然开朗。这些言论与前日所闻经济之道环环相扣,自成体系。
"且细细道来!"皇帝竟执笔记录:"究竟如何改制,方能减民负而增国库?"
这问询发自肺腑。多年来,这位马上天子始终在寻找一条利国利民的康庄大道。
如今,李沐提出的这一套治国方略,正是李二多年求而不得的治国良策。
李沐侃侃而谈,毫无保留地阐述自己的见解:
"收税这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富人多出钱,帮穷人过上好日子!"
"瞧瞧那些世家大族,霸占良田山林,他们可曾缴过税?"
"再看那些商贾,个个腰缠万贯,却变着法子逃税漏税!"
"还有那些官员,拿着丰厚俸禄还贪得无厌,他们又缴过多少税?"
"必须建立 的税务衙门,配备精兵强将,才能从这些富人手里收到重税!"
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让李二等人听得目瞪口呆。就连执掌财政多年的长孙无忌也大为震动。
众人沉思良久,越发觉得李沐所言极是。朝廷并非不对富商巨贾征税,只是这些 势滔天,总能找到法子逃税,最终税负都落在了平民百姓肩上。
这便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根源:百姓不是自愿卖地,实在是朝廷税赋太重,辛苦耕作一年连温饱都难保。相较之下,给世家当佃户反倒轻松些——即便要将大半收成交给主家,剩下的也比缴完皇粮后多得多。
李二恍然大悟,拍案长叹:
"原来如此!朕早知世家是祸害,今日才明白症结全在这税赋上!"
困扰多时的谜团终于解开。李二看清了世家危害社稷的本质,也更加坚定了铲除世家的决心。
他正襟危坐,虚心求教:
"小郎君,这税务衙门该如何组建?所谓武力支持又当如何实施?请细细道来。"
这个武装征税的构想实在骇人听闻,却又一针见血。毕竟征税就是从别人口袋里拿钱,谁都不情愿。那些豪门巨贾更不会坐以待毙。而地方税吏向来欺软怕硬,只敢对平民百姓逞威风,哪里敢动真格的去收豪强的税?
李二越听越觉得醍醐灌顶,仿佛窥见了前所未有的天地。
"小李啊,这般征税的法子,老夫真是闻所未闻!"
"若能组建专门征税的兵卒,看那些豪强还怎么偷漏赋税!"
"连带着那些贪赃枉法的勾当,也都逃不过法眼了!"
"这对整顿朝纲,可是天大的好事!"
李二以 之姿细细思量这武装征税的提议,愈发觉得精妙绝伦。
若真能推行,不仅国库能收齐赋税,充盈财源。
更能杜绝大半 ,让那些蝇营狗苟之徒无处下手。
此计当真令人拍案叫绝!
长孙无忌与魏征望向李沐的目光,已满是崇敬。
"李公子真乃神机妙算!"
"如此妙策都能想出,老夫自愧不如啊!"
"莫非是天赐奇才?"
长孙无忌抬眼望天,似要找寻是哪路神仙,能造就这样非凡的头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开局救下李二,曝光我身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