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晴团队在数字迷宫中的发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高层内部引发了巨大的震动。那份来自“蓬莱”的、加密的“容器”名单,以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全球监控网络,描绘出一幅远比单一超自然事件更为宏大、也更为恐怖的图景。
最高级别的指令迅速下达:不惜一切代价,优先破译名单!同时,基于已破译的片段信息,对疑似区域启动秘密排查,但行动必须绝对谨慎,避免打草惊蛇。
压力如同实质般压在赵晴团队的肩上。他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的军事或商业密码,而是融合了超越当前数学认知的非线性混沌算法,甚至可能掺杂了“伪念”那种扭曲心智力量的加密技术。常规的暴力破解和算法分析收效甚微。
**困境与转机**
破译工作陷入了僵局。团队尝试了已知的所有密码学方法,甚至动用了处于实验阶段的量子计算模拟器,但那份名单的核心加密层如同一个不断变化的魔方,每次看似接近答案,结构都会发生畸变,导致前功尽弃。几名核心破译员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对抗这种蕴含异常逻辑的加密,甚至开始出现精神疲惫、注意力涣散的症状,仿佛心智受到了无形的污染。
“这样下去不行。”赵晴看着团队成员苍白的脸色,果断叫停了强攻策略,“我们需要钥匙,或者说,需要一个能够理解他们‘逻辑’的模型。”
她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凤凰山基地。林澈等人对“伪念”能量结构的研究,尤其是基于五行理论建立的模型,是从能量层面理解“蓬莱”及其背后力量的关键。或许,这种理解可以转化为破解其数字加密的钥匙?
赵晴将加密数据包的核心加密层特征提取出来,将其数学模型与林澈团队共享的“伪念”五行能量模型进行跨维度比对。她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份名单的加密方式,是否也遵循着某种扭曲的“五行生克”规律?只不过,其“金木水火土”并非自然元素,而是某种抽象的、代表不同计算复杂度或逻辑类型的基元?
**跨界合作,模型破壁**
林澈和沈雨霏接到赵晴的求助后,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关联性。沈雨霏凭借其独特的灵觉,在感知那份加密数据的数学表达时,确实感受到了一种与“伪念”能量类似的、冰冷、扭曲但内在有序的“质感”。她将其描述为“一种金属的锋锐外壳,包裹着流动的黑暗水流,内部有扭曲的枝蔓试图生长,却被外部的壳限制和定义”。
这个充满意象的描述,给了赵晴关键的灵感。她立刻调整破译思路,不再将加密算法视为一个整体,而是尝试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
* **“畸变之金”**:代表加密外壳的极致复杂性与防御性,坚硬、锋锐、排斥一切外来探知。
* **“畸变之水土”**:代表内部数据(名单信息)的隐匿与流动特性,阴寒、粘滞、善于伪装和适应。
* **可能的生克关系**:加密系统内部,是否也存在类似“金生水”(强大防御衍生出隐匿特性)、“土克水”(某种控制逻辑限制数据流动)的运作机制?
基于这个框架,赵晴团队开始寻找加密算法中可能存在的、对应于“火克金”、“木克土”的薄弱点。他们不再试图正面击破“金”之防御,而是尝试寻找算法在处理特定类型“冗余信息”或“逻辑悖论”时,可能出现的、极其细微的“不协调”或“资源倾斜”。这就像寻找一个完美运转的机器中,某个齿轮在特定负载下会发出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异响。
与此同时,林澈在凤凰山,尝试以“清神化念汤”中蕴含的“火”行与“木”行药性意念为引,通过安魂印进行一种极其抽象的“远程共鸣”。他并非直接干预数字世界,而是试图让自己的意念,去“触动”那份加密数据在能量层面可能存在的、与“伪念”同源的“根”,希望能间接影响其稳定性,为赵晴的破译创造一丝契机。
这无疑是一次玄学与科学的极致碰撞,成功率无人可知。
**名单显现,触目惊心**
就在林澈进行远程共鸣后不久,赵晴团队负责监控破译进程的成员发出了难以置信的惊呼:“有反应了!加密核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扰动!虽然只持续了零点几秒,但我们捕捉到了关键的结构弱化信号!”
就是这转瞬即逝的窗口期,被赵晴团队预先部署好的、针对该弱化模式的特制破译程序抓住!如同找到了一把精准的钥匙,复杂的加密锁链被一环环打开!
大量的数据流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了分析系统。经过快速清洗和解码,那份神秘的名单,终于露出了它的真容!
名单本身并非简单的姓名列表,而是一个结构复杂的数据库。每一条记录都包含了一个唯一的加密标识符、一系列经过编码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年龄、职业、地理位置等)、详细的生理与心理评估指标(其中多项指标远超现代医学认知范畴,似乎与精神抗性、潜意识活跃度、甚至某种潜在的“能量亲和性”相关),以及一个最重要的字段——“容器适配度评级”和“当前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