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交锋的挫败感,如同冰冷的雨水,浇在赵晴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心头。但那并未熄灭他们的斗志,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决心。对手的强大与诡异,印证了其背后"蓬莱"组织的危险性,也意味着他们的追踪方向是正确的。
地下研究中心的安全级别被提升至最高。物理隔离、量子密钥分发通信、以及基于"净心咒"原理开发的精神防护滤波器被部署到所有关键终端。赵晴知道,下一次接触,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巧妙。
**重构策略:以虚击虚**
面对能够进行"数字精神污染"的对手,强行渗透无异于自杀。赵晴召集核心成员,重新制定策略。
"对手的优势在于技术的先进性和攻击的不可预测性。我们的优势在于本土作战的资源支持,以及..."赵晴顿了顿,目光扫过团队,"我们对'人性'和'现实世界'更深的理解。他们模仿'伪念'的攻击方式,虽然诡异,但本质上仍是一种'模式'。只要是模式,就有规律可循。"
新的策略被命名为"镜廊"。他们不再试图直接攻击或渗透"蓬莱"的节点,而是利用己方强大的算力,在己方控制的服务器集群上,构建了数以千计的、高度仿真的虚拟网络环境——"镜像节点"。这些镜像节点模拟了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设备类型和用户行为,如同一个个精心布置的陷阱房间。
然后,赵晴团队开始主动地、但极其隐蔽地向已发现的"蓬莱"节点发送经过特殊处理的"诱饵数据"。这些数据包表面上看,与暗网中流通的普通加密信息无异,但其内部嵌入了微小的、指向不同"镜像节点"的追踪信标,并且数据内容经过精心设计,要么是"蓬莱"可能感兴趣的敏感研究领域边缘信息(如非主流意识研究、异常能量场报告),要么是带有轻微逻辑陷阱的伪数据,旨在激发对方的探查或验证欲望。
这是一场精妙的心理博弈和技术欺骗。目的在于,让"蓬莱"主动来探查这些"诱饵",从而在相对安全的"镜像"环境中,暴露其探查手段、行为逻辑,甚至可能窃取到部分信息。
**深入迷宫,惊现蓝图**
策略的改变很快收到了效果。"蓬莱"似乎对某些特定的"诱饵"表现出了兴趣。数个镜像节点记录到了来自"蓬莱"节点的探查流量。这些探查同样先进而隐蔽,试图识别镜像节点的真伪,并寻找潜在漏洞。
赵晴团队则像耐心的猎人,仔细分析着每一次交互的记录。他们发现,"蓬莱"的探查手段虽然自动化程度极高,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其行为模式中,透露出一种对"效率"和"信息完整性"的极致追求,以及对人类常见的试探、欺骗性行为缺乏足够的"理解",往往采用更直接、但也更耗资源的验证方式。
在一次关键的交互中,一个伪装成东欧某小型科研机构服务器的镜像节点,发送了一份经过篡改的、关于"特定地磁扰动与群体情绪波动相关性"的伪造研究报告摘要。"蓬莱"的一个节点对此表现出异常浓厚的兴趣,不仅进行了深度扫描,甚至尝试与镜像节点建立了一个短暂的低权限数据交换通道,试图获取更详细的"原始数据"。
就在这个短暂的数据交换窗口期内,赵晴团队抓住机会,利用一个极其冷门的、存在于某种老旧工业控制协议栈中的时序漏洞,成功地向对方发送了一个微小的、非侵入式的"环境信息采集"程序。这个程序不会窃取数据,只会记录对方系统在处理特定类型数据包时,其网络栈和底层系统的细微响应特征(如响应延迟、内存访问模式等细微差异)。
就是这些看似无用的"系统指纹"信息,经过赵晴团队开发的复杂算法解析和比对后,竟然勾勒出了一幅令人震惊的图景!
"他们在构建一个...全球性的监控网络!"一名负责算法解析的成员失声惊呼。
数据显示,"蓬莱"的节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通过一种超越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近乎隐形的数据链路相互连接。这些链路利用了各种匪夷所思的通道:低频无线电、电力线载波通信、甚至可能利用了某种尚未被认知的、基于地球本身场效应的能量共振传输方式。这个网络的核心任务,似乎是实时收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能量数据(地磁、大气电离层、特定频率的宇宙背景辐射等)、特定人群的生物信号(尤其是精神波动强烈或处于特殊心理状态的个体),以及...所有与"昆仑墟"、"济世堂"、"安魂印"等关键词相关的信息流!
这个监控网络的规模和精细程度,远超任何国家的安全监控系统。其目的,显然不仅仅是为了隐藏自身,更像是在为某个宏大的、未知的计划搜集"养料"和"情报"。
**意外收获:加密的名单**
就在团队为这个发现感到震撼之际,另一个镜像节点传来了更具体、也更令人不安的消息。这个节点伪装成一个南美某地的匿名数据中转站,发送的诱饵是几段经过处理的、看似是黑市医疗数据交易中的片段,其中隐晦地提到了"特殊容器"和"生物样本保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魄请大家收藏:(m.20xs.org)医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