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这多九公写好药方后,就把药方递给了通使,通使接过药方就说,他们国家因为水土不好,老百姓经常长痈疽这类疮毒,想请多九公给个好方子。
多九公问他们那儿有没有金银藤,这是治疮毒的核心药材。通使说当地这东西很多,但因为它药性过于寒凉,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使用。多九公解释说,这是医生没深究药性的原因,不能光说它寒。古人说忍冬(金银藤)长期服用能长寿,要是真那么寒凉,那肯定不行。而且古本《本草》说它味甘性温,后来的《本草》说它“微寒”,也只是因为它能清热败毒,并不是那种大凉的东西。
接着多九公又写了两个药方:
第一个是忍冬汤:
用连枝带叶的金银藤5两;如果没有新鲜的,可用干金银藤4两5钱加干金银花5钱代替。
生甘草1两。
做法是把金银藤用木槌敲碎,加两大碗水,和甘草一起放进砂锅里煎,煎到只剩一大碗时,加一大碗无灰黄酒,再煎几下,最后成一大碗,接着去掉药渣,分三次服用,一天一夜喝完。这个方子专治痈疽、发背和各种无名肿毒,不管是长在头、脖子、腰、脚哪个部位都能治。没溃烂的能消下去,已溃烂的能排毒收口,病重的吃几剂就好。注意不能用钢铁器皿。
第二个方子:
整根的全当归8钱2分(用酒洗过)
金银花6钱
净连翘5钱
生黄芪3钱
蒲公英3钱
生甘草1钱8分
(如果疮毒长在上部,就加川芎1钱;长在中部,就加桔梗1钱;长在下部,就加牛膝1钱)
用水和无灰黄酒各一碗,煎到只剩一碗,在去掉药渣,然后温着喝。这个方子也专治痈疽、发背和各种无名肿毒,刚起来的能消肿,已溃烂的能收口,轻的吃5剂,重的吃10剂就能好。
接着,多九公又说:“这两个方子专门治疗各种肿毒,刚发作时赶紧吃就能消肿,已经溃烂的也能排毒收口。大概古人治痈疽的方子,没有能超过这两个的。”说完就告辞了,然后和唐敖一起回船上去了。国王又派大臣来送他们。通使带着人把银子送过来,多九公还想推辞,可通使却是坚持不肯。林之洋见状就说:“国王真心实意送来谢礼,我看九公也是真心想收的。与其学那些俗人的做法,半推半就的耽误时间,不如痛痛快快地收下。”多九公只好道谢收下了。
随后,通使向三人鞠躬说:“我有个小女儿,小名叫兰音,今年十四岁。从小就得了肚子胀的病,吃了无数药,到现在也没见好。这几天病得厉害。我想请您给看看,可又怕麻烦您,所以特意让小女儿坐车来了,现在就在外面。求您给仔细瞧瞧,还有没有希望?要是能救她一命,真是恩同再造啊!”
多九公说:“既然这样,怎么不请进来?”通使听后便迅速吩咐仆人去请小姐进来。没过多久,就有个老婆婆搀着兰音走进了船舱,向众人行礼后,大家都坐下了。多九公看那姑娘,长着弯弯的眉毛、杏形的眼睛,模样很清秀,只是脸色青黄,肚子胀得像鼓一样。看了好一会儿,也摸不清是什么病,只是愣在那儿。唐敖说:“我这位朋友向来不擅长妇科。我虽然不懂医术,刚好祖上传了个秘方,专门治小孩肚子胀。请问您女儿这病,是最近得的,还是从小就得的?”
唐敖又说:“要是最近才得的病,可能涉及到月经不调之类的问题,我对这方面不精通,也不敢随便用药;如果是从小就得的,还能帮忙治治。”通使说:“小女这病是五六岁时得的,到现在已经有七八年了。”
唐敖说:“既然是五六岁得的,那就是小时候积食不消化,时间长了变成了虫积,才导致肚子胀。医生不知道具体情况,常常误用消食导滞的药,这不仅白白伤了脾胃,又对病没好处。您女儿这些年吃的什么药?吃过打虫的药吗?”通使摇头说:“小女一直吃的都是神曲、山楂、枳实、大黄这类药,没吃过打虫的药。”
唐敖说:“今天幸亏碰到我了,也是您女儿的病该好的时候了。我家祖传的秘方,方子很简单,只用雷丸、使君子两味药,最多五六剂,就能把虫子打下来,那时病就好了。”说完就提笔写药方。吕氏把那姑娘请进内舱喝茶。这姑娘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会了三十六国的番语,和婉如一见如故,两人聊得特别投缘。
唐敖把写好的药方递给通使,并叮嘱说:“我这个药方,用五钱雷丸和二钱苍术一起煮熟,把苍术去掉,只留雷丸,去皮炒干;再把五钱使君子去壳取肉,炒干,把这两样药一起研成细末,分成六份。等孩子吃饭时,拿一两个鸡蛋打破去壳,把一份药末放进碗里搅匀,像平常那样加油盐葱蒜等调料煎炒,给孩子吃。那些虫子只知道鸡蛋香,哪知道里面有药。每天吃两次,过不了几天,虫子就随着大便排出来了,病自然就好了。总的来说,凡是小孩面黄肌瘦、肚子胀,大多是因为积食太久不消化,变成了虫积引起的。雷丸和使君子最能打虫,所以很快就会见效。”通使收下药方,别提有多高兴了,对着唐敖再三道谢,然后就带着兰音告辞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