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话说他们几人到了一个妇人很多的地方,一眼望去,那些妇人都用丝绵裹着身子,待在树林里,有的在吃桑叶,有的嘴里在吐丝。唐敖还是头一次看到如此奇异的景象,就问多九公说:“九公,你知道这些妇人是什么人种啊?”多九公说:“这地方靠近北海,叫‘呕丝之野’。古人说这些妇人都是蚕变的。这儿没有城镇,她们都住在桑林里,靠吃桑叶生活,嘴里还能吐丝,看起来有点像‘鲛人哭出珍珠’的意思。依我看啊,就仿照鲛人的说法,叫她们‘蚕人’吧。鲛人哭出珍珠,蚕人吐出丝缕,意思还挺契合的。”林之洋说:“这些女子长得娇滴滴的,咱们带几个回去当妾,她们又会吐丝,又能生孩子,这多好啊!”多九公没好气的说:“你把她们当妾,要是她们发起脾气,吐出丝来把你缠住,你挣脱不开,小命都得没!你去问问,那些男人,哪个不是死在她们手里!”
这天到了跂踵国。有几个当地人在海边打鱼。他们一个个身高八尺,身宽也是八尺,活脱脱一个方人。红头发乱蓬蓬的,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走路的时候用脚趾着地,脚跟不沾地,一步三晃,斯斯文文的,真有点“宁愿淋湿衣服,也不能乱了脚步”的样子。唐敖觉得这方人太死板,没什么好看的,就没上岸。
这天到了一个大国,远远看见一座城池,就像高山似的,特别雄伟。原来这是长人国。
接着,林之洋自己跑去卖货了。唐敖和多九公上了岸,看见几个长人,被吓得赶紧跑了回来,然后心有余悸的说:“九公!吓死我了!以前我看古人的书里说,长人身高有一二十丈,还以为是夸大其词,没想到今天见到的,竟然有七八丈高,在半空中摇摇晃晃的,他们的脚面比我们的肚子还高,看着可真吓人!幸亏跑得快,要是被他们看见,伸手把我们提起来放在面前瞧瞧,我们身子就都离地好几丈外了!”
多九公说:“今天见到的长人不算真长。要是跟那些特别长的相比,他们也就只够到人家的脚面。我以前在海外跟几位老先生聊天,大家都说起这辈子见过的长人。其中一位老先生说:‘那时候我在海外,见过一个长人,身高一千多里,腰宽一百多里;爱喝天酒,每天能喝五百斗。当时见了,觉得特别奇怪。后来看古书,才知道他叫“无路”。’
另一位老先生说:‘我以前在丁零的北边,见过一个长人,躺在地上,高得像山,一跺脚就成了山谷,横躺下来就能堵住河流,身长有一万多里。’
还有一位老先生说:‘我见过一个极长的人,要是跟无路比,无路只够他的脚面。别的不说,单说他身上那件长衫,做的时候,不光把天下的布都买光了,就连天下的裁缝都雇来了,做了好几年才做成。那时候布价也涨了,裁缝工钱也贵了,所以很多人都发了财。所以现在布店和裁缝铺还在那儿祷告,就盼着这长人再做一件长衫,他们好再赚一笔。那时候有个裁缝,在长衫底襟上偷了一块布,后来就用这块布开了个大布店,从此便不做裁缝,开始改做布匹生意了。你们猜这长人身高多少?原来他从头到脚,不长不短,正好十九万三千五百里!’
其他老先生都问:‘怎么能算得这么准?’这位老先生说:‘古人说从天上到地下有这么高,这人正好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所以才知道是这个里程数。他不光身子这么高,那张嘴还爱说大话,倒真是身子和嘴相匹配。’
其他老先生说:‘听说天上的刚风特别厉害,飞鸟要是飞得太高,就会被吹成天丝。这位长人头都顶着天了,他的脸不就被吹坏了吗?’老先生说:‘这人脸皮特别厚,所以不怕刚风吹。’大家又问:‘你怎么知道他脸皮厚?’老先生说:‘他脸皮要是不厚,怎么会满嘴说大话,还一点不怕人笑话呢?哈哈哈’
旁边有位老先生说:‘老兄你觉得这人头顶天、脚踩地就算最长了,殊不知我见过一个长人,比刚才说的这个还长五百里。’其他老先生说:‘这人比天都大,真不知道他怎么抬头啊?’这位老先生说:‘他光顾着长个子了,哪知道上面还有天,所以只好低着头混了一辈子。’
又有一位老先生说:‘你们说的这些长人,有什么稀奇的!当年我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就有十九万三千五百里高,脊背贴着地,肚子顶着天,这才叫大呢!’其他老先生说:‘这人肚子都顶着天了,到底是怎么站起来的呢?这我倒要问问您了。’老先生淡淡的说:‘他就躺在那儿,两眼望着天,真是眼里没别的,旁若无人。’”
这么大的个儿,别说站不起来了,就连翻身都做不到吧!”正说着闲话,众人就已经回到了船上。林之洋卖掉了两样货物,还帮唐敖卖了不少花盆,赚了不少钱。这对郎舅俩,自然又是痛痛快快地喝了一场。
林之洋笑着说:“我看天下的事,全靠缘分。平时我和妹夫喝酒攒下的空酒坛,还有前些年的旧酒,我觉得扔了可惜,就随手搁在船舱里,没想到今天倒把这些东西给卖掉了。之前在小人国,也是无意间卖了很多蚕茧。这两样都是不值钱的东西,没想到他们还把这两样东西当成宝贝,还能赚钱。我带的正经货物,反倒卖不上什么价钱。人家说做买卖全靠机会,要是没赶上巧劲儿,就算再会卖也没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