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边聊边吃晚饭,这时,一弯新月从河底缓缓升起,月光慢慢照到了桥上。杜少卿对武书说:“正字兄,你说的这事儿,今天太晚了,明天早饭后,咱们一起去王府塘看看。”武书答应下来,随后便和迟衡山、庄非熊一起告辞离开了。
第二天,武正字就早早地来到了杜少卿家里。吃过早饭后,两人就一起往王府塘走去。快到跟前时,远远就看见前面有间又矮又小的屋子,门口围着十几二十个人,吵吵嚷嚷的。
杜少卿和武正字挤过去一看,就发现屋子里头站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女子,梳着外地样式的发髻,穿着件宝蓝色纱质披风,正扯着嗓子跟人理论。两人听了一会儿才弄明白,原来是有人来买绣花香囊,结果当地几个混混想趁机讹诈她一笔,可又拿不出她的把柄,反倒被她骂了个狗血淋头。
等听清楚情况后,杜少卿和武正字这才走进屋子。外面那些人见来了两个看起来有身份的人,也就慢慢散开了。沈琼枝见两人气质不凡,就赶紧迎上来,还行了个礼。大家坐下后,先闲聊了几句家常。
然后,武正字就开口介绍说:“这位杜少卿先生可是南京诗坛的大名人,昨天听人说你诗文写得好,今天特意来拜访请教。”沈琼枝叹了口气说:“我在南京待了大半年,凡是找上门的人,不是把我当成青楼女子,就是怀疑我是江湖骗子,这两种人我都懒得搭理。今天见到二位先生,既没有轻薄戏弄我的意思,也不胡乱猜疑我,我打心眼里觉得亲近。我父亲以前常说:‘南京文人多,但只有杜少卿先生是真正的豪杰。’现在看来,这话一点不假。我还想问一下,先生是独自客居南京,还是夫人也一同在这里呢?”杜少卿回答说:“我夫人也和我一起住在河边的房子里。”沈琼枝一听,说道:“既然这样的话,我想去府上拜访一下夫人,正好也能跟她说说我的心里话。”杜少卿答应下来,随后就和武正字先告辞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武正字就跟杜少卿说:“我看这个沈琼枝不简单。要说她是不正经的女人吧,可身上没有一点风尘气;要说她是大户人家赶出来的丫鬟小妾,又看不出一点卑贱相。别看她是个女人,行事作风倒有几分豪爽侠义的味道。她穿得漂漂亮亮、柔柔弱弱的,可看她那双手,感觉像是练过拳脚功夫的。按现在的世道,应该不会有车中女子、红线女那种传奇女侠了,但她搞不好是因为受不了气,赌气离家出走的。等她来府上,咱们好好问问,看看我猜得准不准。”
两人说着话,就走到了杜少卿家门口,正好碰见姚奶奶背着卖花的竹笼来了。杜少卿说:“姚奶奶,你来得正巧!我家今天要来个特别的客人,你在这儿待会儿,也看看热闹。”
说罢,杜少卿就把武正字请到河房里坐着,自己带着姚奶奶进了内屋,跟妻子说了有客人要来的事儿。没过多久,沈琼枝就坐着轿子到了,然后下轿进门。杜少卿就把她迎进内室,杜少卿的妻子也出来迎接,大家互相行了礼,就坐下喝茶。沈琼枝坐在上座,杜娘子坐在主位,姚奶奶坐在下手陪着,杜少卿坐在窗边。几个人先是客气地聊了几句。
杜娘子就忍不住问沈琼枝:“沈姑娘,看你这么年轻,一个人在外地,身边连个伴儿都没有,家里还有父母长辈吗?许配人家了没?”沈琼枝回答说:“我父亲常年在外面教书,母亲已经去世了。我从小就学了些针线活儿,想着南京是个大城市,就来这儿靠做针线养活自己,多亏杜先生瞧得起我,邀请我来府上,又承蒙夫人您这么亲切,感觉就像认识很久的好朋友一样。”
姚奶奶在一旁插话:“沈姑娘的针线活那叫一个绝!昨天我在对门葛来官家,看见他家娘子买了一幅绣着‘观音送子’的绣品,说是从沈姑娘这儿买的,画都没这绣得好!”沈琼枝谦虚道:“就是随便绣绣,让您见笑了。”
过了一会儿,姚奶奶有事走出了房间。沈琼枝突然在杜娘子面前双膝跪地,杜娘子吓了一跳,就赶紧把她扶起来。沈琼枝这才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原来她被一个盐商骗去做小妾,她不甘心,就带着东西逃了出来。沈琼枝着急地说:“我就怕那盐商不肯罢休,还会追过来找我麻烦。夫人,您能救救我吗?”
杜少卿听了,赞叹道:“那些盐商又有钱又威风,好多读书人见了都羡慕得不行,可你一个弱女子,却把这种富贵日子看得一文不值,真是让人佩服!不过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你这麻烦还在后头呢。但也不用太担心,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几人正说着话呢,家里的小厮就跑进来喊杜少卿:“武爷找您有事!”杜少卿就赶紧跑到河房,然后就瞧见两个陌生人垂着手,规规矩矩地站在门口,看着打扮像是官府的差役。杜少卿吓了一跳,忙问:“你们从哪儿来的?怎么直接跑到我家里面来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