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公子问:“没机会了?他是去哪儿了?”邹吉甫叹了口气说:“唉,别提了!杨先生虽然是做生意的,可根本不咋管店里的账。除了出去玩,就是在店里拉着帘子看书,店里的事儿全交给伙计胡三。所以店里人都叫他‘老阿呆’。以前东家看他为人正直,才让他管事儿,后来知道他干的这些‘糊涂事’,东家就亲自到店里查账,结果发现居然亏空了七百多两银子。东家就问他钱去哪儿了,他也说不清楚,还在东家面前引经据典、指手画脚地不服气。东家一气之下,就写了状子告到德清县衙门。县官一看是盐务的案子,就想讨好东家,然后就让人把杨先生抓进了大牢,还逼着他还钱,到现在已经关了快一年半了。”
这时三公子问:“他家有没有能抵债的家产?”邹吉甫说:“要是有就好了!他家住在村口外四里多地,两个儿子又笨又懒,不做生意也不读书,全靠他养着,拿啥还钱啊?”四公子跟三公子说:“这穷乡僻壤的,好不容易出个爱读书的君子,却被那些守财奴欺负成这样,真是太让人恼火了!咱们想想办法救救他?”三公子说:“他就是欠了债,又没犯法,咱们明天回家后,去城里打听清楚情况,然后帮他把债还了不就行了,这有啥难的!”四公子点头:“这主意好,咱们明天一到家就去办。”
听到这,邹吉甫高兴地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位少爷就是爱做好事的人。想想以前,不知道帮了多少人。要是这次能救出杨先生,全镇人都得感激你们!”三公子叮嘱道:“吉甫,这话你先别在镇上说出去,等我们看看情况再做打算。”四公子也说:“对,这事儿能不能办成还不一定,现在要是说出去到时候办不成多尴尬。”说完,大家也不喝酒了,吃完饭就匆匆赶回船上。邹吉甫拄着拐杖把公子们送到船上,说:“恭喜少爷们平安回家,过些日子我再到城里府上拜访。”最后还让邹三拿了一瓶酒和一些小菜送到船上,给公子们当夜宵,看着船开走,他才回家。
两位公子到家后,先处理了些家里的事儿,又应付了几天来访的客人。然后叫来一个叫晋爵的家丁,让他去县衙查查,新市镇盐店送进监狱的那个人叫啥,亏空了哪笔银子,总共多少钱,有没有功名,都打听清楚了回来报告。晋爵领命就去了县衙,他和管户籍档案的书办是结拜兄弟,书办一看他来查,就赶紧找出案卷,抄了一份给他。晋爵拿回来给两位公子一看,上面写着:“新市镇公裕旗盐店告状说:商人杨执中(又叫杨允),这些年在店里不老实,吃喝嫖赌,挪用了七百多两本钱,耽误了国家税收,请求官府逼着他还钱。但调查后发现这人是廪生,还等着被推荐为贡生,按规矩不好直接逼他还钱。建议先革去他的功名,然后再严办。现在先把他关在监狱里,等上级批示后,再限期让他还钱 。”四公子看了案卷后说:“这事儿太荒唐了!廪生等着被举荐当贡生,也算有身份的文化人了,就因为用了盐商几百两银子,就要革他功名还逼他还钱,这还有天理吗?”三公子问家丁晋爵:“你问清楚了,他真没犯别的事儿?”晋爵说:“我都打听清楚了,确实没别的事。”
三公子听了就吩咐:“既然这样的话,那你去把之前黄家圩那人赎田的银子,拿出七百五十两,替杨贡生交到官府。再写上我俩的名帖,给德清县知县送去,就说‘这杨贡生跟我们家老爷是好朋友’,让他马上把人从监狱里放出来。你再以你的名义写个保状,赶紧去办!”四公子也叮嘱晋爵:“这事儿你抓紧去办,可别耽误了。等杨贡生从监狱出来,你也别跟他说咋回事,他肯定会来咱们这儿道谢。”晋爵点头答应着去了。
晋爵只带了二十两银子,先跑到县衙书办家里,把银子塞给书办,说:“杨贡生的事儿,咱俩合计合计咋解决。”书办一看是娄府的事儿,马上就说:“既然是太师老爷府上发话了,那这事儿还不简单!”随即就立马写了个禀帖,上面说:“杨贡生跟娄府关系不一般,现在娄府的两位公子发了名帖,还有娄府家丁写的保状。娄府还说,这笔银子既不是赃款也不是国库的钱,为啥要关人?请老爷定夺。”知县一看娄府插手这事,心里直发慌,但又不好直接驳了盐商的面子,就把书办叫进去商量。最后没办法,只好从其他盐务的灰色收入里凑了七百多两银子补上亏空,批准了晋爵的保状,然后立刻就把杨贡生从监狱里放了出来,最后连句训话都没有。而本该上交的那七百多两银子,全被晋爵揣进了自己腰包。晋爵回去跟两位公子报告说人已经放出来了,公子俩想着杨贡生肯定会来道谢。
可谁能想到,杨贡生压根儿不知道自己为啥被放出来。他在县衙门口打听,只听说是一个叫晋爵的人把他保出去的。他心里直犯嘀咕,自己压根儿不认识这个人啊!不过他也懒得深究,心想只要能自由就行,于是直接回乡下老家,接着看自己的书去了。到家后,老婆见他平安回来,高兴得不得了。他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天天在镇上赌博,半夜都不回家。家里就剩一个又傻又聋的老仆人,负责烧火做饭、看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20xs.org)儒林外史大白话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