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目光变得锐利:“非为取只会背诵章句、雕琢辞藻之书蠹,乃为选拔能通晓经义、明体达用、佐治天下、安抚黎民之良才!”
他拿起林弈的试卷,声音提高了几分:“此文,或许在辞章格律上,不似某些文章那般圆熟老到,或许其提出的某些方法,看似新奇甚至‘琐碎’。但,诸公请看!”
他手指点向策论中的关键部分:“其论‘以工代赈’,非空言‘仁政’,而是明确‘安流民’与‘固堤防’并举,此非深谙民情吏治者不能言!其论‘兴修水利’,提出‘绘图’、‘官民共举’,此非知晓实务、明了协作之要者不能谋!其论‘预警监测’,更是发前人所未发,将防灾置于救灾之前,此非具备远见卓识者不能见!”
周文渊的目光扫过王训导等人,语气沉凝:“北地旱蝗,流民数十万,朝廷焦心,陛下夙夜忧叹。需要的,正是这等既能洞察时弊,又能提出切实可行之方略的人才!而非那些只会高喊‘仁义’、‘节用’,却拿不出半点具体办法的空谈文章!”
“八股取士,规矩固然重要,然规矩是手段,非目的!若为死守规矩,而错失此等经世安民之奇才,岂非本末倒置,辜负朝廷设科之本意?岂非让我等,成了堵塞贤路的罪人?!”
一番话语,如黄钟大吕,震得王训导等人面色发白,哑口无言。周文渊没有单纯地褒扬林弈的文章,而是从朝廷取士的根本目的出发,站在了更高的格局上,彻底压倒了那些拘泥于形式的保守观点。
刘教谕等人则是精神振奋,面露敬佩之色。
周文渊不再多言,取过朱笔,在那份试卷的卷首,郑重地批下八个铁画银钩的大字:
“道术兼备,可安黎民。”
批注完毕,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那代表着最高荣誉的“案首”之位,沉声道:“此卷,见识超卓,思虑缜密,切中时弊,非案首不足以显其才,非高榜不足以彰其学!本官意已决,定此卷,为本次县试——案首!诸公,可有异议?”
学政一锤定音,又有那八字考语如山,谁还敢有异议?王训导等人纵然心中不服,也只能躬身应道:“大人明鉴,我等并无异议。”
“好。”周文渊放下朱笔,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欣慰,“那就依此定榜吧。”
当林弈的名字被朱笔圈定,高悬于县试录取榜单首位之时,一场由一份超越时代的策论所引发的阅卷风波,终于尘埃落定。而“道术兼备,可安黎民”这八个字,也随着案首林弈之名,不胫而走,成为了此次县试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传奇。
喜欢天命寒门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天命寒门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