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纲·人皇本源考
盘古开天,清浊始分;女娲造人,万物有灵。自三皇五帝以降,人族披荆斩棘,于洪荒中辟生路,于神魔间立脚跟,终成天地主角。《人皇诀》便诞生于这人族存亡之秋——轩辕黄帝于涿鹿之战后,感人族虽胜却元气大伤,遂聚百神之智、万民之愿,融天地人三才之道,创此圣典,旨在“明人道、固人基、行人权”,使后世子孙无需仰仗神魔,自可凭己力安身立命,护佑族群。
此诀核心在于“人”字。与仙家“逆天修仙”、魔道“夺天地造化”不同,《人皇诀》讲究“顺人道而合天道”——人道即天道在人间的显化,万民所望便是天意所向。故修炼者需心怀“三境”:初境“知民”,懂柴米油盐、悲欢离合;中境“爱民”,视万民如手足,愿为其赴汤蹈火;高境“化民”,与九州苍生心意相通,一呼一吸皆应民心。
《人皇诀》分四卷,暗藏“人道四阶”:心法聚“人气”,如人族蒙昧初开,抱团取暖;淬体筑“人基”,如先民刀耕火种,强健体魄;剑法行“人权”,如英雄辈出,匡扶正义;指印承“人运”,如帝王将相,统御四方。四卷流转,恰如人族从部落到王朝,从弱小到强盛的演进之路。
黄帝在《人皇秘录》中曾言:“皇者,非龙子凤孙,乃能扛万民之难者也。”故修炼此诀者,身份贵贱无关紧要,贩夫走卒可修,王侯将相亦可修,唯“心”字为要——心不正,则气不聚;气不聚,则体不固;体不固,则剑不行;剑不行,则印不灵。此乃《人皇诀》第一铁律,万古不变。
第二章 心法口诀·聚元篇(详释)
心法为《人皇诀》之魂,所聚“人道元气”,非山林间清灵之气,乃生于市井、长于炊烟、旺于欢笑的“红尘生气”。这种气,在茅舍中是米粥香,在田埂上是汗水味,在市集里是吆喝声,在学堂中是读书声,需以“仁心”为匙,方能开启汇聚之门。
口诀曰:“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人皇承此气,聚于丹元庭。一念引万姓,寸心照九州。气行周天匝,功与天地并。”
修炼之法:
初阶“闻声辨气”:需于清晨卯时,至市集最喧闹处静立。闭目前,先看众生相——挑担的农夫、算账的商贩、嬉闹的孩童、织补的妇人,将这些画面刻入脑海;闭目后,再听众生声——车轮碾地声、算盘噼啪声、孩童嬉笑声、针线穿梭声,从中分辨“生”的气息。此时需默念“众生平等,皆为我族”,使自身气息与这些声音共振,如水滴汇入江河。
引气路线极为讲究:气自“百会穴”入体时,需如细雨沾衣般轻柔,不可冲撞;沿“督脉”下行至“命门穴”,需稍作停留,感后腰泛起暖意——此为“承接先祖之气”;再沿“任脉”上行至“膻中穴”,此处为“仁心”所藏,气在此盘旋三匝,暖意会扩散至四肢,如被万民围绕——此为“人气入体”之兆。
每日必修“九步聚气法”:
一步“邻里气”:于街坊间行走,感左邻右舍的炊烟气、谈话气,使气如丝线般缠绕指尖;
二步“乡县气”:登高望乡,感全县百姓的耕织气、交易气,使气如绸带般绕于手腕;
三步“州府气”:至州府衙门前,感官吏的案牍气、百姓的诉求气,使气如布袍般覆于肩头;
四步“一国气”:观国界碑,感一国之内的征战气、祥和气,使气如铠甲般罩于躯干;
五步“九州气”:临高山之巅,望四方云气,感九州不同的风土气、方言气,使气如云雾般绕于周身;
六步“先贤气”:拜文庙,感孔孟老庄、商汤周武等先贤的教化气、担当气,使气染上古铜色;
七步“孩童气”:至学堂外,感稚童的读书气、嬉闹气,此为“未来之气”,使气带活泼之象;
八步“老者气”:访养老院,感老者的回忆气、沧桑气,此为“过往之气”,使气含厚重之质;
九步“自身气”:静立观心,感自身的呼吸气、善恶气,将前八步所聚之气归于丹田“丹元庭”,化为一粒米粒大小的金色丹丸——此为“人道元丹”初成。
进阶“社稷凝气”:
待元丹如鸽卵大时,需于“社稷坛”修炼。坛中埋有九州土壤(青、赤、黄、白、黑五色土)、五谷种子(稻、黍、稷、麦、菽),是人族根基所在。需于坛前跪坐,左手抚土,右手握种,感土壤中的厚重气、种子中的生机气,引之入丹田。此时元丹会逐渐染上“土黄色”,丹丸表面浮现细密纹路,如九州地图——此为“气连九州”之象。
修炼至深处,可于梦中与万民共鸣:见农夫盼雨,则元丹微潮;见学子应试,则元丹发亮;见战士守边,则元丹发热。此时若遇天灾,一念动处,百里内百姓若有“求生”之愿,元丹便会自动引其力形成护罩,如当年大禹治水时,百姓“同舟共济”之愿化为无形堤坝,挡住滔天洪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万千功法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万千功法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