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甲午年)
春天二月丁亥日,梁武帝亲自耕种籍田,然后宣布大赦天下。以前宋、齐时期,耕种籍田是在正月,到这时开始改在二月,并且举行斋戒仪式祭祀先农。
北魏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年纪大了,和他的子孙们一起搜刮钱财,贪得无厌,辖区内的百姓苦不堪言,都吵吵着要造反。北魏皇帝派中书舍人刘桃符去慰问安抚田益宗,刘桃符回来后,向皇帝报告了田益宗侵扰百姓的情况。皇帝就下诏书给田益宗说:“桃符告诉我,你儿子田鲁生在淮南贪婪暴虐,要是一直这样,会损害你对国家的忠诚和功劳。你可以让田鲁生到京城来,我会给他安排官职任用。”可是田鲁生很久都没去京城,于是皇帝下诏调田益宗为镇东将军、济州刺史。又担心他不肯交出职权,就派后将军李世哲和刘桃符带兵去袭击他,突然攻入广陵。田鲁生和他弟弟田鲁贤、田超秀都逃到了关南,还招来梁兵,攻下了光城以南的各个据点。梁武帝任命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三月,北魏李世哲攻打田鲁生等人,把他们打败了,又重新设置了郡县和据点。田益宗被调回洛阳,授予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的官职。田益宗上表说自己是被刘桃符诬陷的,还说“田鲁生等人是被刘桃符逼迫才造反的,请求把刘桃符抓来和我当面辩明真假”。皇帝下诏不同意,说:“已经大赦过了,不能再为此事立案追查。”
秋天七月乙亥日,梁武帝封皇子萧纶为邵陵王,萧绎为湘东王,萧纪为武陵王。
冬天十月庚辰日,北魏皇帝派骁骑将军马义舒去慰问劝谕柔然。
之前北魏王足入侵梁朝的时候,梁武帝命令宁州刺史涪城人李略去抵御,还答应等战事结束后,让他当益州刺史。王足退兵后,梁武帝却没兑现承诺,李略心里不满,就有了反叛的想法,结果梁武帝把他杀了。李略哥哥的儿子李苗逃到了北魏,步兵校尉泰山人淳于诞曾经做过益州主簿,从汉中进入北魏,这两人一起给北魏皇帝献上夺取蜀地的计策,北魏皇帝相信了他们。辛亥日,任命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率领十五万步兵和骑兵入侵益州;命令益州刺史傅竖眼从巴北出兵,梁州刺史羊祉从涪城出兵,安西将军奚康生从绵竹出兵,抚军将军甄琛从剑阁出兵;乙卯日,任命中护军元遥为征南将军,都督镇遏梁州、楚州。游肇劝谏说:“现在连年水旱灾害,老百姓不适合再服劳役了。以前开拓领土,都是因为对方城主主动归顺,所以出兵没怎么打仗就成功了。现在这些出谋划策的人,真假难辨,有些人可能是对梁朝有怨恨,不能完全相信他们。蜀地地势险要,防守严密,怎么能仅凭一些不靠谱的说法就出动大军呢!开头不谨慎,后悔都来不及啊!”但皇帝没听他的。任命淳于诞为骁骑将军,封李苗为代理龙骧将军,让他们都兼任向导统军。
投降北魏的王足出主意,请求在淮河上修筑堤坝,用水灌寿阳。梁武帝觉得这主意不错,就派水利工程师陈承伯、材官将军祖暅去查看地形,两人都说“淮河里面的沙子土质疏松,不坚固,这工程搞不成”。梁武帝不听,征发徐州、扬州的百姓,大概每二十户抽五名壮丁来修筑堤坝,任命太子右卫率康绚为都督淮上诸军事,在钟离负责监督堤坝的修建。参与工程的民工和士兵加起来有二十万,南起浮山,北到巉石,沿着河岸堆土,在河中间合拢筑成堤坝。
北魏任命前定州刺史杨津为华州刺史。杨津是杨椿的弟弟。以前,官府征收调绢的时候,所用的尺子特别长,办事的官员还互相勾结,一起坑害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杨津下令都按照标准的公尺来,那些交上来的绢质量特别好的,就赏赐一杯酒;交上来的质量差点的,也照样收下,只是不赐酒,让他们知道羞愧。这样一来,大家都互相勉励,官府收到的调绢比以前更好了。
北魏太子年纪还小,每次进出东宫,身边只有左右乳母陪着,东宫的官员都不知道。詹事杨昱上奏说:“恳请从今往后,召唤太子一定要有皇上亲手写的敕令,让我们这些官员跟着护卫。”北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值班的东宫官员一直护送到万岁门。
北魏御史中尉王显问治书侍御史阳固:“我当太府卿的时候,府库充实,你觉得怎么样?”阳固说:“您把百官俸禄的四分之一都收走了,州郡上交的赃款和赎罪的财物,也都送到京城,用这些来充实府库,这可不算多。而且‘与其有搜刮钱财的臣子,还不如有盗窃财物的臣子’,这能不警惕吗!”王显听了不高兴,找了个事儿上奏免除了阳固的官职。
【内核解读】
在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这一历史节点,诸多事件深刻反映了当时南梁与北魏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