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阳则被不远处一座造型奇特的假山吸引了过去。那假山并非寻常山石堆砌,而是巧妙地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璧”形,璧的中央有一圆孔,透过圆孔望去,对面恰好是一座象征着十五座城池的微缩景观。“这定是‘价值连城’与‘完璧归赵’了!”陈晓阳恍然大悟,“设计者真是匠心独运,用这样的方式诠释典故,既形象又耐人寻味。”
再往前走,便是一片开阔的水景。水面之上,一座小桥横跨,桥头立着一块石碑,刻着“邯郸学步”四字。桥的另一端,有几座形态滑稽的青铜雕像,有的歪歪扭扭,有的步履蹒跚,模仿着他人走路的姿态,却又学得不伦不类,引得顾倾城与陈晓阳相视而笑。“这故事虽是告诫后人不要盲目模仿,失其本真,但这般呈现,倒也添了几分趣味性。”顾倾城笑着说。
建筑群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幢建筑,每一处景致,都与一个或数个成语典故紧密相连。他们在“胡服骑射”的雕塑前驻足,感受赵武灵王锐意改革的魄力;在“纸上谈兵”的警示墙前沉思,体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在“毛遂自荐”的浮雕前感叹,钦佩毛遂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精神。
园内的小径旁,设有许多古朴的石凳,供游人歇息。顾倾城与陈晓阳寻了一处坐下,望着眼前这些生动鲜活的文化符号,心中感慨万千。“邯郸,真是一座浸泡在成语里的城市。”陈晓阳由衷地赞叹道,“这些成语,不仅仅是文字的传承,更是历史的缩影,智慧的结晶。”
顾倾城点了点头,补充道:“是啊,如今将这些成语典故以建筑群的形式集中展现,不仅让游客在游览中学习了知识,更能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建筑群的角楼飞檐上,为其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顾倾城与陈晓阳起身,依依不舍地准备离开。他们知道,这次重游邯郸,探访成语典故建筑群,又为他们的记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蕴含在建筑中的成语故事,如同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一曲悠扬的文化赞歌,在他们心中久久回荡。
初夏的微风带着麦田的清香,拂过脸颊,也吹动了顾倾城额前的碎发。她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侧头看向身旁的陈晓阳:“晓阳,你看那边,比我们上次来,好像又多了些新的景致呢!”
陈晓阳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邯郸市粮画小镇的入口处,一座用五彩杂粮精心拼贴而成的巨型浮雕墙矗立着,描绘的正是当地丰收的景象,栩栩如生,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拍照。他笑着点点头,眼中满是宠溺:“是啊,倾城。这粮画小镇,真是每次来都有新的惊喜,仿佛永远在生长,充满了生命力。”
两人并肩,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再次踏入了这个以粮食艺术为灵魂的特色小镇。脚下的青石板路干净整洁,两旁的民居错落有致,墙壁上不再是单调的白灰,而是一幅幅构思巧妙、色彩斑斓的粮画。有的用玉米粒勾勒出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的用黑豆、红豆、绿豆等拼贴出惟妙惟肖的人物故事,还有的则再现了邯郸悠久的历史传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落在这些特殊的“画布”上,更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来,你在这里对着一幅《清明上河图》的粮画仿作研究了半天,差点错过了午饭时间吗?”陈晓阳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
顾倾城脸颊微红,嗔怪地看了他一眼:“那不是太震撼了嘛!谁能想到平时我们吃的粮食,在艺术家手里能变成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对了,我们上次去的那家‘五谷香’手作工坊还在吗?我今天还想亲手体验一下制作粮画的乐趣。”
“当然在,”陈晓阳拉着她的手,穿过一条挂满红灯笼的小巷,“不仅在,我听说他们还推出了新的体验项目,用粮食制作小巧的钥匙扣和书签,很受欢迎。”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有刚出炉的杂粮饼的焦香,有特色农家菜的醇厚味道,还有用五谷杂粮熬制的甜粥散发出的诱人气息。顾倾城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她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
陈晓阳莞尔:“饿了吧?前面街角那家‘粮心小厨’,我上次听同事说味道很不错,我们先去尝尝鲜,然后再去体验手作,怎么样?”
“好啊好啊!”顾倾城开心地应着,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他们边走边聊,欣赏着沿途不断映入眼帘的新奇粮画,感受着小镇独特的文化氛围。相比于第一次来时的初遇惊艳,这次故地重游,更多了几分熟稔与亲切。仿佛每一粒粮食都承载着故事,每一幅画作都在低声诉说着小镇的变迁与成长。顾倾城和陈晓阳知道,今天的粮画小镇之旅,又将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一段温馨而美好的时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拜师修炼下山请大家收藏:(m.20xs.org)拜师修炼下山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