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爷“恨铁不成钢”,对这个大儿子寒了心。从此儿女的事,姥爷就不再管了。
原来如此。
三姨两次进城上学或者当工人的机会,姥爷没同意。作为儿女,她服从爹的安排,安心在家里务农。在她的个人问题上,姥爷持反对意见时,这个家族最高学历的人,勇敢的做了一次自己的主。
那个背着药箱子的赤脚医生,冲破家庭管教,自由恋爱,嫁给了有文化的三姨夫。
二姨三姨一直帮母亲和姥姥照顾安家和安沪,母亲那时心里只有孩子和工作。当安家问到这个问题时,“真是遗憾,当时没想过把两个妹妹嫁到厂子,两个妹妹在农村干农活受苦了!”,三姨好一些,是医生。在农村做赤脚医生,从没有喊过苦,她孝敬公婆,与三姨夫相敬如宾。
二姨公婆去世早,没人帮衬。二姨夫年轻时又在外面工作,二姨里里外外一把手,还要带娃。二姨的背,长年累月干农活,弯的厉害,岁月,让生活在农村的二姨背负了蹉跎。二姨乐天知名,从不怨天尤人。温良贤淑的二姨,可以算古往今来的贤良代表。娶妻当娶二姨那样的女子,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古训,在二姨身上淋漓尽致。但是,二姨很崇拜有文化的人。她把儿子培养成了大学生,而且还不给儿子添麻烦,不去大城市居住,宁愿跟老伴在崮乡,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花源生活。
母亲为了弥补对两个妹妹的愧疚,把她们的两个闺女当作自己的亲闺女,带离了崮乡,留在沂蒙市搬迁后的家。
崮乡,像一个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一代一代儿女,包括几万三线军工人。崮乡的大山里,先后建设了代号976、945、9381(民丰)、9429(工模具)、9426(前进)、9354(裕华)、9363、9347(光明)、9439(机修)、2215(鲁光)、5823、5808、5805、山东省国防工业中心医院、山东省军工技工学校等16家三线军工企业。安家从崮乡新成立的9381(民丰)军工纪念馆了解到三线的建设历史、命运走向、发展现状等信息。
军工博物馆还收集了当年山东三线军工企业生产的重机枪、穿甲弹、迫击炮弹、火箭弹、重机枪子弹等军工产品,特别是找到了原三线军工生产的54式12.7毫米、56式14.5毫米高射机枪枪弹。
安家记得小时候,废弃炮弹的蛋壳,被工人师傅改装成脸盆架,在车间休息室使用的场景。就是靶场,安家没去过。只是听母亲提起过。
光明厂在老厂长王岚带领下,率先搬出来崮乡,光明三轮车、光明摩托在泰山脚下安了家。
裕华厂紧跟其后,在日照选址。裕华厂及时转型,分散组合打法,从靠市场到主动找市场,船小好调头,产品至今活跃在市场。
9426也曾选址日照,因为水质不符合厂子的要求,转而与民丰、工模具、机修组团去了沂蒙。也许,这四个厂子,在崮乡大山里就休戚相关,即使在市场转型下,也步调一致。
民丰是最后搬离崮乡的。当时,先搬了一半,另一半因种种原因,差点留在崮乡。没想到,最后的留守,反而躲过了沂蒙最困难的冲击,也为后来三线军工文化完整保留做出了贡献。当时最惨的就是机修、工模具和前进。往事不堪回首月明中。
记得安家在沂蒙大学上学时,跟同学表演过一个舞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似乎,映射了三线军工搬到沂蒙五年的境况。
哪家三线军工厂走向了破产,哪家三线军工厂成功转型民用企业,哪家三线军工厂继续为国家国防事业做贡献,在那里都能找到答案。
军工一代二代,甚至三代四代,都将铭记这一段历史。对于他(她)们来说,一部军工史,半部家园梦。家国情怀一直没有走远,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军工人自救,也没有抱怨。多么厚道又朴实无华的工人阶级啊。
特别是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三线军工的走向、决策部署,需要领头人审时度势,几万人的生计需要考虑,何等的魄力和勇气啊,成为珍贵的史料。崮乡在尘封二十多年以后,隆重展出这些宝贵资料,不愧为现实版的企业经济改革教学案例。
喜欢父亲的崮时代请大家收藏:(m.20xs.org)父亲的崮时代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