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阁深处的核心实验区,是一座由青砖砌成的圆形工坊,穹顶开着可调节的百叶窗,此刻尽数闭合,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工坊中央,那具黄铜锅炉如一尊沉默的巨兽,炉壁上密密麻麻的铜钎焊缝在火光映照下泛着冷硬的光泽——这是格物院冶金坊耗时半月,用“百炼黄铜”打造的第三代原型,炉壁厚度从之前的两寸增至三寸,接缝处采用了徐光启从西人典籍中借鉴的“叠焊法”,反复锻打了二十七次,只为增强耐压性。
郑森挽着袖口,露出小臂结实的肌肉,脸上沾着几块乌黑的煤灰,却丝毫不影响他眼神的锐利。他正蹲在锅炉旁,用一根细铁钎轻轻敲击炉壁,听着那清脆均匀的声响,眉头微蹙:“王匠头,再检查一遍焊缝,尤其是底部与侧面的衔接处,昨日试压时这里的声音略闷。”
负责冶铸的王匠头是个年过花甲的老者,双手布满老茧,闻言立刻拿起锤子,顺着郑森指的方向逐段敲击,每敲一下都侧耳细听:“郑大人放心,这处焊缝是小老儿亲自盯着焊的,铜钎都是选的上等红铜,锻打时火候也足,绝无虚焊。”
工坊内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四名壮汉赤裸着上身,正踩着巨大的铸铁风箱,“呼哧呼哧”的声响节奏均匀,将炉膛内的精炼石炭吹得通红,火焰舔舐着锅炉底部,将黄铜外壳烤得渐渐泛起橘红色,热量顺着空气蔓延,让整个工坊的温度都在不断攀升。
“东家,注水准备完毕!”负责供水的学徒捧着一个特制的铜质漏斗,漏斗底部连接着一根带阀门的细铜管,正对准锅炉顶端的注水口。这学徒是格物院算学馆的优等生,因精通流体计算被郑森选中,此刻脸上满是紧张与兴奋,手心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郑森点点头,直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注水,控制流速,分三次注入,每次间隔一炷香,让炉壁适应温度变化。”他顿了顿,补充道,“记好每次注入的水量和锅炉温度,随时汇报。”
“是!”学徒应答一声,缓缓打开阀门,清水顺着铜管缓缓流入锅炉,接触到滚烫的炉壁时,立刻发出“滋滋”的声响,升腾起阵阵白雾。工坊内原本就浓郁的金属味中,又多了一丝水汽的湿润。
待三次注水完毕,郑森走到锅炉侧面,那里安装着一具由格物院算学馆与机械坊联合研制的简易压力表——一根密封的细铜管内装着水银,铜管一端连接锅炉内部,另一端固定在刻有刻度的木板上,压力变化会推动水银柱升降。“封炉加压!”他沉声下令,声音在风箱的轰鸣中依旧清晰。
风箱鼓动得更急了,炉膛内的火焰愈发炽烈,锅炉内的清水渐渐开始沸腾,“咕嘟咕嘟”的声响从炉内传来,随着温度升高,声响越来越大,逐渐变成一种令人不安的、沉闷的翻滚声。同时,锅炉外壳开始出现细微的震动,连接的铜管也随之轻轻颤抖,发出“吱嘎”的金属受压声。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着那根水银柱。只见它缓缓地、坚定地向上移动,越过“常压”刻度,越过“试水”刻度,朝着标注着“驱动临界”的红线逼近。郑森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这不仅是对锅炉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所有理论推演、工艺改进的终极验证。他知道,陛下口中的“水火之力”,能否被人类驯服,在此一举。
就在天工阁内的实验进入关键阶段时,北京城南的会同馆内,葡萄牙使团首领费尔南多·平托正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街巷中往来的人群。他身着一身剪裁合体的中式锦袍,头戴四方巾,若不细看,竟与京城的士绅别无二致。作为葡萄牙王国印度总督府派驻远东的资深外交官,平托深谙“入乡随俗”的道理,这一身装扮,正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京城的环境。
“大人,礼部派人来了,说今日可以安排我们参观城南的匠作局。”一名随从轻步走进房间,低声汇报。这随从同样身着中式服饰,只是眼神中透着警惕,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平托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很好,终于等到了。”他转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告诉礼部的官员,我对贵国的工匠技艺仰慕已久,尤其是听说匠作局能打造出威力惊人的火器,更是向往之至。”
半个时辰后,平托在礼部主客司郎中周大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京城最大的匠作局。这里是大明官方的核心工坊之一,炼铁、铸炮、造船、织锦等工艺皆有涉猎。平托一边走,一边看似随意地询问着各种细节,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
在炼铁作坊,他抚摸着刚出炉的铁锭,感受着上面的温度,笑着问道:“周大人,贵国的铁料质地精良,不知是用何种矿石炼制?这火候又是如何把控的?”
周大人是个老于世故的官员,早已接到上司“不可泄露机密”的叮嘱,打着官腔回应:“不过是寻常铁矿,匠人世代相传的火候经验罢了,不值一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穿越到大明成为打工人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穿越到大明成为打工人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