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青年军官讲习所”数期学员的毕业,以及早期从西海第127支部就追随汐彦、在无数次血火考验中理念已高度融合的旧部(如卡恩等人)的深度整合,一个结构严密、意志统一的核心圈子,如同精密的齿轮般紧紧咬合,围绕着汐彦这台强大的中枢引擎运转起来。
这个圈子,在内部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称呼——“西海派系”,或者更直白地,被称为 “总督系”。
他们不再是松散的同僚或简单的上下级。他们是经过双重筛选的产物:先是能力的筛选,再是思想与忠诚的淬炼。这些成员被有计划地、不着痕迹地安插进西海海军的各个关键岗位——从主力舰队的指挥层,到参谋部、监察部、后勤部等核心机关,再到遍布西海各岛屿的重要支部。同时,“希望之家”的管理层和教导骨干,也大量充斥着“讲习所”出身或经过严格审查、理念一致的文职人员。
这些“西海派系”的成员,对汐彦的忠诚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重性。他们当然敬畏他那神鬼莫测的“空间能力”和战场上碾压级的实力,也折服于他整顿内部时展现出的铁血手腕与深不可测的城府。但这并非忠诚的全部,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成分。
更深层次的,是他们从内心深处,对其所指引方向的强烈认同。通过“讲习所”的深度洗礼和日常实践的印证,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追随的不仅仅是一位战功赫赫、权势熏天的海军总督,更是一位手握蓝图、意志坚定,要带领他们砸碎腐朽旧世界、建立一个的全新秩序的领袖与导师。
他们谈论的不再仅仅是剿灭了多少海贼,维护了哪条航线的安全,而是开始用更长远的、带着理想主义色彩的目光,审视自己的职责与行动。他们将自己视为新秩序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将日常的工作——无论是清剿海贼、管理“希望之家”,还是训练士兵——都视作实现那个宏伟蓝图的一部分。
这种忠诚,已然超越了普通的职务服从或利益结合,它糅合了个人崇拜、思想认同以及对共同未来的期许,带着一种近乎信徒般的坚定与狂热。他们不再仅仅是为海军本部或世界政府服务,他们首先是为“罗岚总督”的理念和事业而奋斗。
“西海派系”的成型,标志着汐彦对西海的掌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他不仅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经济的命脉,更培育出了一支拥有统一思想、绝对忠诚的核心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如同他延伸出去的神经网络和骨骼支架,确保他的意志能够毫无损耗地贯穿西海这具庞大躯体的每一个末梢。即使他本人不在,这套体系也能沿着他设定的轨迹高效运转。这为他未来更宏大的计划,构筑了最坚实、最可靠的人力与组织基础。
时光流逝,潜移默化之间,西海海军内部的风气,正发生着一种难以精确描述、却又切实可感的深刻变化。
士兵们依旧勇猛作战,冲锋陷阵时毫不含糊。但在那怒吼与拼杀之中,似乎多了一层此前未曾有过的底色。当他们击溃海贼,看到被解救的商船船员感激的目光,或是听到沿岸村庄居民劫后余生的欢呼时,一种“为守护而战”的自觉,开始取代单纯执行命令或追求个人奖赏的念头,在他们的心中悄然生根。他们开始真正理解并认同那本小册子里反复强调的“为人民而战”的含义。
军官们依然渴望军功,追求晋升,这是军队的天性。然而,在制定作战计划、指挥部队行动时,他们开始不自觉地更加权衡士兵的伤亡代价,更加注重行动结束后来自民众的反馈与评价。一场全歼敌人但自身伤亡惨重、甚至误伤平民的战斗,不再被视为纯粹的胜利;而一次以较小代价成功保护民众财产与生命的行动,则能赢得内部更高的赞誉和肯定。效率与“仁政”开始奇异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的价值标准。
在遍布西海的各个“希望之家”里,变化更为明显。集体劳动不再是强迫的任务,而是成了创造共同财富、赢得个人尊严的自然途径。互助精神蔚然成风,邻里纠纷更多地通过内部推举的“自治小组”调解解决,而非依赖外部强权的介入。一种基于共同劳动、互助互利的新型社区凝聚力,正在这些曾经的苦难之地茁壮成长。
一种全新的、更高层级的认同感,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熏陶与实践中,悄然孕育、成型、巩固。
无论是海军士兵、军官,还是“希望之家”的民众,在内心深处,他们首先认同自己是 “罗岚总督的兵” ,是 “新秩序的践行者” 。世界政府旗下海军或普通平民的身份,反而退居到了一个相对次要的、形式上的位置。他们清楚地知道,是谁带来了眼前的安宁与希望,是谁指引着他们走向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汐彦的思想烙印,如同最高明的工匠用无形的刻刀,深深地镌刻在了西海这支新生力量的灵魂深处,从根本上重塑着他们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这支力量,已经开始逐渐剥离旧有的印记,缓慢而坚定地,被注入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灵魂。
这无声的转变,比任何武力征服或制度变革都更为根本,也更为可怕。它意味着,即使未来面对世界政府本身的压力乃至决裂,这支力量也将拥有独立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凝聚力。汐彦为此后可能到来的、任何惊涛骇浪般的巨大风暴,做好了最关键、最坚实的思想准备与人员储备。一支有灵魂的军队,才是真正不可战胜的。
喜欢海贼:我是帝江掌控空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海贼:我是帝江掌控空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