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若站在庭院中,望着天边那片厚重的乌云,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凉意,却吹不散她心中的忧虑。她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李夫人兄长的势力犹如一座大山,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但她的眼神中依旧透着坚韧,转身快步走向书房,心中已然有了寻求助力的初步打算。
刚踏入书房,弟弟便迎了上来,他稚嫩的脸上满是担忧:“姐姐,如今府里形势愈发严峻,那些陌生人越来越嚣张,我们该怎么办?”
陶若轻轻握住弟弟的手,安抚道:“弟弟莫怕,姐姐已有想法。我们仅凭自身之力,难以与李夫人及其兄长抗衡,必须寻求外部助力。我想起外祖父所在的青山书院,或许能从那里得到帮助。”
弟弟眼睛一亮:“青山书院?听闻那里桃李满天下,若能得到书院相助,定能增添几分胜算。”
陶若点头,随后在书房中翻找出一些旧书信,这些书信是母亲当年与青山书院往来的信件,或许能借此联系到书院中的人。她仔细研读信件,试图从中找到合适的联络方式。
经过一番努力,陶若终于通过母亲当年的一位旧友,辗转联系到了青山书院的一位夫子。约定见面的那日,陶若精心打扮了一番,身着一袭淡蓝色的长裙,显得淡雅而端庄。她带着弟弟,早早来到将军府外一处幽静的茶馆。
茶馆内,环境雅致,茶香四溢。木质的桌椅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卷,更添几分雅致。陶若和弟弟坐在靠窗的位置,静静地等待着夫子的到来。
不多时,一位身着青衫的老者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茶馆。他面容和蔼,目光睿智,正是青山书院的夫子。陶若连忙起身,恭敬地行礼:“夫子,久仰您的大名,今日得见,实乃陶若之荣幸。”
夫子微笑着打量陶若和弟弟,点头示意他们坐下:“不必多礼,听闻你是故人之女,今日特来一会。”
陶若感激地看了夫子一眼,随后将自己在将军府的遭遇,以及目前面临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知夫子。夫子静静地听着,神色愈发凝重。
待陶若说完,夫子不禁赞叹道:“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能在如此困境中保持清醒,实属难得。你所展现出的才学和见识,也远超一般女子。”
陶若谦虚地说道:“夫子过奖了,陶若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弟弟,不得不努力应对。”
夫子沉思片刻后,说道:“青山书院向来秉持正义,你母亲当年与书院也颇有渊源。如今你有难,书院自不会坐视不管。我答应你,在必要时,书院会为你提供帮助。”
陶若心中大喜,连忙起身再次行礼:“多谢夫子仗义相助,陶若感激不尽。”
夫子摆了摆手,接着从身旁的书箱中取出几本古籍,递给陶若:“这几本古籍是书院的珍藏,里面记载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和智慧,或许能对你有所帮助。”
陶若小心翼翼地接过古籍,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夫子,如此珍贵之物,陶若实在受之有愧。”
夫子笑道:“你不必推辞,希望你能好好研读,将其中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陶若与夫子又深入探讨了一些应对之策。夫子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见识,为陶若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陶若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与夫子交流甚欢。
不知不觉,日头渐西,茶馆内的光线也变得柔和起来。陶若知道,此次会面即将结束。她再次向夫子表达了感激之情,与弟弟一同起身告辞。
走在回府的路上,陶若紧紧抱着那几本珍贵的书籍,心中既有喜悦,又有忧虑。喜悦的是,她终于得到了青山书院夫子的支持,还获得了珍贵的书籍;忧虑的是,李夫人和其兄长的势力依旧强大,且步步紧逼,这些助力是否足够应对接下来的危机,她心中并无把握。
回到将军府,陶若将书籍藏于自己的书房,反复思索着夫子的建议。她知道,接下来的路依旧艰难,但她不会退缩,她会凭借这些助力,努力为自己和弟弟闯出一片天。然而,李夫人和其兄长又怎会轻易放过她,一场更为激烈的风暴,或许正在悄然酝酿……
喜欢重光华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光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