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德八年春,汴梁皇宫紫宸殿内,晨雾尚未散尽,殿中已燃起数十支龙凤烛,映照得满朝文武的朝服熠熠生辉。柴荣端坐龙椅之上,一身玄色龙袍衬得他面容愈发沉稳,眼神锐利如鹰,扫过阶下群臣时,自带一股久经沙场的威严。与十年前刚登基时的青涩不同,如今的他鬓角虽染微霜,却更显帝王气度,举手投足间皆是掌控全局的从容。
“诸位爱卿,”柴荣的声音洪亮有力,穿透大殿的寂静,“北方已定,燕云三州归复,契丹远遁漠北,北汉覆灭,中原核心已成铁板一块。如今天下大势,唯江南仍处割据,吴越、南平、南汉、清源军各据一方,百姓流离,商路阻隔,一统大业,当趁此时机,毕其功于一役!”
话音落下,殿内群臣窃窃私语。有人面露振奋,也有人面露迟疑。老臣冯道拄着拐杖,出列躬身道:“陛下,如今国库充盈,军威鼎盛,一统江南正当其时。但江南水网密布,地形复杂,各国虽弱,却互为犄角,若贸然兴兵,恐陷入缠斗,耗费国力啊。”
冯道话音刚落,枢密使李谷立刻附和:“冯太师所言不无道理。南汉踞岭南,多山地险隘;吴越控江浙,水师颇具规模;清源军盘踞福建,民风彪悍。臣以为,当分步推进,先易后难,方为稳妥。”
柴荣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抬手示意二人平身:“二位爱卿顾虑,朕早有考量。正因江南局势复杂,朕才定下‘先抚后剿,恩威并施’之策。归顺者,保留爵位,减免赋税,推行后周新政,共享太平;顽抗者,则天兵所至,玉石俱焚,绝不姑息!”
说着,柴荣拍了拍手,殿外内侍捧着一卷大幅地图快步走入,在殿中长案上缓缓展开。这地图并非寻常舆图,而是柴荣参照现代测绘思路,命人耗时半年绘制的“江南全域图”,上面不仅标注了山川河流、城池关隘,还详细注明了各国兵力分布、粮仓储量,甚至连水网航道、可登陆地点都一一列明,一目了然。
群臣围拢上前,见此精细地图,无不惊叹。冯道指着地图上标注的“常州”二字,疑惑道:“陛下,此城乃吴越门户,为何特意标注?”
“常州控扼吴越与南唐故地,是进军江南的关键节点。”柴荣走到地图前,用朱笔在常州、荆州、桂州三点各画了一个圈,“朕意兵分三路:东路取吴越,中路收南平,西路伐南汉,三路齐发,互为策应,让其首尾不能相顾。”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赵匡胤身上:“赵匡胤!”
“臣在!”赵匡胤应声出列,单膝跪地,虎目圆睁,气势如虹。此时的他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柴荣“画饼”拉拢的小校尉,历经多年征战,他已是战功赫赫的后周大将,殿前司都点检的职位虽被柴荣以“明升暗降”之法收回,但一身军事才能仍无可替代。
“朕任命你为南征主帅,总领东路军五万,自汴梁出发,进驻常州,威慑吴越。”柴荣声音掷地有声,“你需记住,对吴越,以抚为主,以战为辅。钱俶生性谨慎,若能晓以利害,示以军威,使其主动归顺,可免刀兵之祸,保全江浙百姓。但若其执迷不悟,你便挥师东进,直捣杭州,务必一战而定!”
“臣遵旨!”赵匡胤叩首领命,心中既有建功立业的激动,也有对柴荣信任的感念。他深知柴荣此举既是重用,也是试探,东路军看似风光,实则需拿捏好“抚”与“剿”的分寸,丝毫不敢懈怠。
“韩令坤!”柴荣又点了名将。
“臣在!”韩令坤出列领旨。
“你为副帅,率西路军三万,自荆州南下,先取南平,再攻南汉。”柴荣眼神一沉,“南平国小力弱,高保融若识时务,可直接接管;南汉刘鋹荒淫无道,残害百姓,此去不必手软,务必直捣广州,擒其归案,还岭南百姓一个太平!”
“臣遵旨!”韩令坤高声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南汉暴政早已闻名天下,能奉旨讨伐,正是他所愿。
“石守信!”
“臣在!”
“你率中路军两万,坐镇江西,接应东西两路,同时紧盯清源军留从效。”柴荣叮嘱道,“留从效反复无常,若其安分守己,可暂不动兵;若其敢勾结他国,或煽动叛乱,你便就近平叛,切勿让其成为后患!”
“臣遵旨!”石守信恭敬领命。
部署完军事,柴荣话锋一转,看向户部尚书:“江南战事一开,粮草先行。户部需即刻调拨粮草二百万石,通过汴河、淮河转运至前线,确保三军粮草无虞。同时,准备新式农具千套,种子万石,待江南平定,即刻推广,让百姓早日安居乐业。”
“臣遵旨!”户部尚书连忙应下。
“范质!”柴荣又看向宰相范质,“你留守汴梁,总领朝政,协调六部,保障后方稳定。科举改革之事不可耽搁,实务考题需尽快拟定,待江南平定后,便在江南各州府开设考场,选拔当地人才。”
“臣定不辱使命!”范质躬身领命,心中对柴荣的深谋远虑愈发敬佩。这位帝王不仅善用武力,更懂得以制度和人才巩固统治,难怪后周能在短短数年之内,从五代乱世中崛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铸周魂:朕柴荣,不做短命天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