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宫之中,三方势力的存在,如同一块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了林岳的心头。
他深刻地意识到,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与古代机关和未知危险斗智斗勇的探险局面了。他们已经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一个更加复杂、也更加致命的、由三方人马共同构成的黑暗漩涡之中。
在这片幽闭而又压抑的空间里,另外两伙人,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潜伏在暗影中的毒蛇和猛虎。任何一次轻举妄动,任何一声多余的声响,都有可能同时惊动这两头致命的猎手,从而将自己这支最弱小的队伍,彻底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不能再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继续朝前乱闯了!
在又往前行进了大概半个小时,确认周围暂时没有危险之后,林岳果断地做出决定,让队伍在一处结构相对稳固、且 凹陷于主墓道、可以充当临时掩体的耳室里,暂时停下来休整。
他将背上的孟广义,小心翼翼地平放在一张防潮垫上,孙先生立刻上前,再次为老人施针,稳住他的心脉。梁胖子则抱着猎枪,警惕地守在耳室的入口处,充当着哨兵的角色。
林岳借着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坐在地上,强迫自己纷乱的思绪冷静下来,重新梳理着眼下的局势。
被动地、跟随着前人的脚步去探索,已经行不通了。他们必须改变策略,化被动为主动,想办法掌握比另外两伙人更多的、关于这座陵墓结构的信息。他们需要一双,能够“看穿”这些冰冷石壁的、特殊的“眼睛”。
想到这里,他将目光,投向了正在整理装备的陈晴。
“陈晴姐,”林岳的声音不大,但却异常清晰,“你的那些‘宝贝’,还有能用的吗?我们之前,一直都是在用眼睛和经验走路。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我们需要一双,能够真正看穿这些墙壁的眼睛。”
陈晴的动作,微微一顿。她抬起头,看到了林岳眼神中那份前所未有的凝重。她立刻明白了林岳的意思。
她重重地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任何废话,只是默默地,将身后那个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却经过了极其严密的防水和防震处理的专业考古背包,放到了地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了一套用黑色防静电泡沫包裹着的、充满了现代科技感的精密设备。
梁胖子好奇地凑了过来,只见那套设备,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一个巴掌大小、外壳由钛合金打造、带着一块单色液晶屏和密集按键的便携式主机,看上去,就像是一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风格的、军用级的掌上电脑。
一个如同探地雷管一般的、顶部连接着数据线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微型震动探针。
以及一个造型奇特、前端布满了细密小孔的、用来分析空气成分和湿度的手持式气体传感器。
“嚯!小陈,你这……这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儿?”梁胖子看得是眼花缭乱,“这玩意儿比罗盘还好使?”
陈晴一边熟练地将各个部件连接起来,一边头也不抬地解释道:“胖子哥,这不是玄学,这是科学。它的全称,叫做‘便携式地质结构与环境综合传感器’,是我们院里一个重点实验室的最新成果,还没对外公布呢。简单来说……”
她顿了顿,用一种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继续说道:“这个震动探针,可以向岩体或者地面,发射特定频率的低频声波。然后,主机就可以通过接收并分析声波,在不同介质,比如实心岩体、空腔、水、甚至是金属中,传播和反射回来的速度差、时间差和衰减率,来大致地、反向建模出我们周围的地质结构图。”
“而这个气体传感器,”她又举起了另一个部件,“可以实时分析我们周围空气中的各种成分,比如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硫化物等等的精确浓度。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里是否存在着一个我们尚未发现的换气系统,或者,是否存在着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由机关释放出的毒性气体。”
“总而言之,”陈晴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属于科研工作者的、强大的自信,“它就是我们在这地底深处,最可靠的‘眼睛’和‘鼻子’。”
调试很快完成。
陈晴将那个如同听诊器一般的微型震动探针,紧紧地、用力地,按在了他们脚下那冰冷的青石板之上。
“滴——”
随着她按下主机上的一个启动键,一阵极其微弱的、人耳几乎无法察觉的“嗡嗡”声,从探针的底部传来,然后,迅速地,消失在了地底的深处。
主机那块单色的液晶屏幕上,立刻,开始显示出一系列如同心电图一般、上下起伏的、极其复杂的波形图和瀑布般滚动的绿色数据流。
林岳、梁胖子和孙先生,全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围在旁边。然而,屏幕上那些天书般的符号和曲线,他们一个也看不懂,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陈晴那白皙的手指,在小巧的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进行着某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复杂的计算与建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最后的把头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最后的把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