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年间,汴梁城已不复靖康之耻后的萧索。皇城以西的工坊区,昼夜不绝的锻打声如惊雷贯巷 —— 铁匠铺内,百名匠人赤膊挥锤,将赤热精铁锻造成 “真理” 步枪枪管,火星溅落炭灰地面,转瞬熄灭却又为新火所续;火药作坊高墙耸立,院内弥漫硫磺与硝石的刺鼻气息,工匠身着特制麻布衣衫,依精确配比调制黑色火药,封装入油纸袋与木质弹箱后,由禁军押运送往各军大营;城外漕运码头,数十艘漕船首尾相接,载满粟米、腌肉与干草,纤夫负绳前行,沿汴水向东西两线输送粮草。这部由宋钦宗赵桓亲自主持改造的庞大战争机器,早已摆脱往昔疲弊之态,其每一处构件皆高效运转,每一条补给脉络皆运力充盈,终在暮春时节,以令天下万邦震颤之姿,全速启动。
西线风卷河西走廊黄沙,掠过长安古城垛口。韩世忠身披玄铁鳞甲,甲上云纹映日生寒,其勒住胯下乌骓马,身后五万西军如赤色长龙,沿古丝绸之路残迹向西挺进。这支西军乃大宋西北精锐,自仁宗朝起镇守边陲,历经与西夏百余场恶战,如今更完成全员换装:士兵头戴镶铁毡帽,面庞坚毅,“真理” 步枪斜挎于肩,枪托磨拭光滑,刺刀寒光凛冽,腰间悬两枚手榴弹,行军时甲胄碰撞与枪械摩擦之声,在空旷戈壁间格外清晰。
其目标为收复西域。自唐末以降,西域脱离中原王朝辖制,沦为游牧部落割据之地 —— 回鹘余部、吐蕃分支及突厥小部落,久已习惯在沙漠绿洲间称雄,其部众策马持刃,自恃骑兵机动性便可纵横无阻。当韩世忠先锋抵达龟兹城外,一支回鹘骑兵率先发难,千余战马扬起漫天黄沙,骑手呼喝间弯刀划银弧,直扑西军阵列。
西军阵中,校尉一声令下,前排士兵屈膝半跪,步枪架于膝上,枪口齐指来敌;后排士兵保持站姿,枪口微扬 —— 此乃赵桓亲定 “梯次射击法”,旨在覆盖不同距离敌军。“放!” 令下之际,密集枪声如惊雷炸响,子弹穿空而过,瞬间将前排回鹘骑手掀落马下。战马受惊嘶鸣,或原地盘旋,或带伤狂奔,未及后续骑手反应,第二波齐射接踵而至,戈壁黄沙染血,原本嚣张的冲锋沦为溃败。幸存回鹘人望着同伴尸身与西军严整阵列,眼中满是惧色 —— 他们从未见识如此致命的武器,更未遇这般纪律严明的军队,此等战力,绝非 “东方之师”,更似地狱修罗。
龟兹城破之日,韩世忠立于城头,目睹部下将大宋龙旗插于城楼最高处。城内游牧部落首领被押至面前,尽皆垂首,不复往日桀骜。而被黄沙掩埋数百年的丝绸之路,亦随西军推进渐次苏醒 —— 商旅闻大宋收复西域,纷纷驱驼队自长安出发,驼铃叮咚,载丝绸、瓷器与茶叶向西域深处前行;西军沿途设驿站,既护商道安全,亦将中原农耕、纺织技艺传至西域,这条黄金古道,终在大宋铁蹄下重焕生机。
与西线稳进不同,东线北伐浪潮如黄河怒涛席卷大宋。汴梁朱雀大街,自晨至暮人流不绝 —— 白发老者携家酿米酒送至北伐军营门;年轻妇人将连夜缝制的布鞋塞予士兵,红着眼眶叮嘱 “多诛鞑虏,早归故里”;七八岁孩童举红布小旗,随人群高呼 “北伐!北伐!”“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童声虽嫩,却满含力量。
黄河岸边,岳飞身披紫袍金带,立于临时高台,目光如炬望向台下二十万大宋精锐。这支军队抽调自全国各州府,含两淮步兵、荆襄水军与河北义勇军,此刻列阵整齐,甲胄映日成金色海洋,各色旗帜如林竖起 —— 岳飞 “岳” 字旗居中,旁列 “韩”“张”“刘” 等将领军旗,另有 “还我河山” 大旗迎风猎猎。三声号炮过后,渡河令下,数千渡船自南岸启航,在黄河汹涌波涛中向北划行,士兵立船头,手按佩剑,望向北岸曾被金军占据的土地,眼中燃着复仇之火。
北伐军渡黄河三日後,一则令举国沸腾的消息自汴梁传出 —— 宋钦宗赵桓决意御驾亲征。
当日,汴梁太庙前广场挤满文武百官与百姓。赵桓身着天子甲胄,头戴珠翠冠冕,手持太祖赵匡胤遗留青铜剑,缓步登上太庙台阶。其在太祖牌位前跪下,声如洪钟:“太祖皇帝在上,今日朕将亲赴前线,率大宋儿郎复燕云、雪靖康之耻、迎回二圣、还我河山!若事不成,朕愿战死沙场,以谢列祖列宗!” 言毕,三叩首起身,眼中满是决绝。
随后,赵桓登御马,身后随数千禁军侍卫,甲胄闪亮,持长枪护 “钦宗御驾” 龙旗。百姓夹道跪拜,高呼 “陛下万岁”,赵桓勒马翻身而下,走向一位白发老者,接过其递来的米酒一饮而尽,对周遭百姓道:“朕非为享乐,乃与将士共赴国难!待朕凯旋,便是大宋山河归整之时!” 百姓闻言落泪,纷纷起身相送,直至御驾身影消失于远方尘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